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例谈生活化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廖秋玉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竹管寺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表明:“要提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教学材料。”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通过生活化、形象化的课堂设计教授,让数学变成充满趣味的学科,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资源;生活化;有效挖掘;提高效益
【正文】
  众所周知生活中到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需要构建精彩、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联密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探究数学,感知数学的乐趣。
  一、挖掘生活资源,激发思维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架起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初接触“旅游费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就向学生创设了如下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学校组织各个班级秋游乘坐大巴车秋游。大巴车公司有两套车票购买方案:
  (1)教师每位8元,学生每位5元;?
  (2)超过32人(包括32人),每位乘客的乘车费用为4元。
  我们班级有35名学生、1名老师前去秋游,你们能告诉老师采取哪种车票购买策略才最合适吗?
  这一贴合现实生活实际设置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被充分诱发了起来,他们很好奇到底哪种方式究竟才最合适、最优惠。如此,就为笔者接下来展开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内涵,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启思维的阀门。
  二、善用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强思维和动作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问题如“应该怎样操作更好”“为什么能这样做”“能否不这样做”等等,这些疑问的提出,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先设置了一个冲突:任意三根小棒是否都能围成三角形?然后给出8厘米、2厘米、4厘米的三根小棒,让学生试着围一个三角形,通过动手尝试,学生发现围不出三角形。接着学生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那三根小棒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才能围成三角形呢?接着,教师就顺势给出9厘米、6厘米、3厘米的四根小棒,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任选3根小棒围一围,看看选择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发现:只有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在利用小棒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几何基础知识,还学会了利用对比的方法,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三、应用思想方法,深化思维
  2011版新课标指出:“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的、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学生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时,必然要通过抽象与概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就得到了集中发展,在应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内化。
  如教学“解决问题”后,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巩固深化。师:要期中考试了,老师准备给班上每人打印一张期中考卷,我们班有多少人?生:60人。师:那就打印60张卷子。这是我到两家打印店联系的情况,甲打印店每张0.15,不收排版费;乙印店每张0.09元,另收3元制版费。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生:制版费是什么意思?生:相当于话费中的月租费。师:那我该到哪家店打印呢?生1:应到乙店打印,因为0.15*60=9(元),0.09*60+3=8.4(元),8.4元<9元。师:谢谢你帮我作出合适的选择,还有不同想法吗?生2:(0.15—0.09)*60=3.6(元),3.6元>3元,到乙店打印便宜。师:多有创意的想法!生3:还可以这样做:3÷(0.15—0.09)=50(张)50张<60张,到乙店打印便宜。师:你真会举一反三!生4:我的方法与他不同3÷60+0.09=0.14(元)0.14元<0.15元,到乙店打印便宜。……在本案例中,学生在学习了对比的思想方法后,在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把“数学思维”转变成灵活应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大思维的深度,
  四、巧借数学阅读,拓宽思维
  数学阅读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数学延伸到其他学科,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在阅读思考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如教学了“1到10的认识”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了解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还可以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有关数字的有趣的小故事;又如学习了“克和千克”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数学读物《数学大世界》中 “八戒卖瓜”的故事,学生在阅读八戒卖瓜的故事中进行思维的转动:壮壮为什么要笑猪八戒?八戒算的对吗?如果不对,那他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调动学生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乘法口诀的知识等等,综合考虑书本知识和现实中的买卖知识理解八戒的问题。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课堂上完全不一用的思维模式,使思维走向灵活性和丰富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为学生创造发展思维的环境,力争把外显的内容感知为学生内在的思维对象,在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暗流”和“漩涡”,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之花”得到全面而有个性化的“绽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