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的几点做法——班级管理之我见

【作者】 俞文英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班主任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出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现状;德育教育;工作方法;途径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虽然缩小了, 但农村里将孩子留给祖父母 、外祖父母代为照管还是比较多,久而久之,隔代教育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隔代亲的教育造成了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从而致使孩子们的 “畸形心理”日益呈现 。
  另外,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 ,又加之他们忙于打工赚钱,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极少,使得亲情疏远:一方面,父母、子女之间无亲情可言;另一方面,子女不懂得感恩,更有甚者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闹。而且这部分家长不懂也不会指导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管理。甚至无暇顾及孩子的发展。认为只要能给孩子提供不愁吃穿的物质生活就足够了,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 ,学校和老师就得负责学生的一切。对孩子的学习、日常生活习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因此养成了孩子们不听从管教、自由散漫、无拘无束、唯我独尊、目无尊长、不懂文明礼貌等不良习惯。还有大多数家长和部分农村老师认为:考上大学是孩子们走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 ,因此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不是很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孩子某些坏习惯的养成 。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理 、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或他人唆使 ,而产生偷摸 、打架 、耍流氓等行为。往往好的不易学,坏的模仿学 。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来自外界环境里的不良习气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我认为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如何做好农村低段班主任工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看书时要做到“三个一”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好的生活习惯。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课间指导学生正当活动,行走文明,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多月来基本上形成了较好的习惯。
  一、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如学习上我就树立班级优等生等为榜样;劳动上树立平时劳动动手能力强的为榜样;行为习惯上树立平时表现好的为榜样……并设立奖励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也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 。更是生的楷模。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不断完善自己,以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即使在最细微处也要彰显 “为人师表”的风范。教师要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每一个学生。
  俗话说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做到:谈吐文雅 、庄重含蓄、幽默风趣 、彬彬有礼、文明礼仪常伴左右,一言一行都为学生做表率、起示范作用 。教学生学会做人 :不管将来自己将会从事何种职业 ,都要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善待谦让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实守信 ,把这些美德一一培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转化成学生的信念,使其成为学生一笔真正的精神财富。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德,泽被后人。”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每次打扫落叶都是我扫好了,才叫学生来帮助,凡是脏话、难活都是我去做,一次,我班学生拉肚子,把大便拉了一地看了让人作呕,学生不愿去扫,我当时毫不犹豫撮来灰反复扫又用水冲洗,才弄干净了,当时有很多人看到都捂着鼻子跑开了;教室不干净我亲自打扫,地上有垃圾自己去捡,墙壁有灰尘亲自去擦;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
  巴尔博士曾说 :“孩子的心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能获行习惯的收获;就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帮助小同学拎水,帮助同学学习,拾金不昧,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都要记在本子上 。学校每月都对各班的记录进行评比,在校会上进行表扬。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的最好体现。    
  针对农村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德育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德育教育列入学校日常管理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和方案等。对于一些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 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孩子的经验教训 ,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 “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举行各种活动 。举办红歌赛 “党在我心 中”,进一步加 强学生爱国教育 ;利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好地发扬尊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等。  
  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校纪,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像后进生、差生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总是课上多提问、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回答,尽量选简单的让他们回答,提高他们的自信。单独批改他们的本子,当面指导,几乎每天午饭和晚托班的时间都要把他们找来补习功课,辅导作业。用爱感化学生。应鑫磊同学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处处给班上过不去。一次他病了,高烧。用电话联系家长又联系不上,又联系一个亲戚的电话,也没联系上,急死人,我又转辗反复找别班和他较近学生电话联系,一连找了好几个,才终于联系上,可是已经很晚了,家长来时已经11 点多了,我守候他3个多小时一刻也没离开。从那以后他很感恩,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弯下腰像知心姐姐一样去关爱他们,用爱感化。
  五、加强家庭教育,家校联合
  在加强教师德育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教育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 、学校携手共同关注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心理支持,为他们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因学习压力而导致的消极情绪反应 ,远离学习倦怠现象的困扰 。                   
  孩子的父母 、家庭成员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颇高,但自己却不读书、不学习,不能率先垂范:缺乏合理的约束,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是 “放纵型”的就是 “专制型”。家长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表率。真实的德育应该是 “静悄悄”的,它融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活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就体现在这样一种不声不响的言行之中。所以家长们的心理素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 .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在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素质的同时,无疑也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  
  因此学校可以专门成立家长委员会 ,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邀请一些资深的教育专家,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倾听,树立 “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 ,使家长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与学校 、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提醒家长还应主动与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快乐地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在平时要对学生早抓 、早管、早引导,把德育工作融入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且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德育工作社会化 。 
  总之,让我们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关注每一位农村孩子的发展 。让道德看守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菁菁校园。让祖国的花朵和幼苗更多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德教无定法”,能够德教成才,给予学生美好心灵世界的就是持续可行的方法 。
  在与学生日子里,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2]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3]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5]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