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汉语教学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和方式

【作者】 普 尺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彭措林乡中心小学



【正文】      口语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形成与人交流的一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人交往,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学生的普通话发音不够准确,说起话来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导致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达不到成功交际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笔者立足于汉语教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探讨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课前精彩,激发兴趣 
  农村学生普遍胆小、害羞等。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笔者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说话训练以鼓励学生说话为目的,侧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训练。合理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迅速集中。说话训练首先要降低难度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锻炼他们的胆量。可以让学生朗读一篇自己喜爱的课文,也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说话训练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二是注意停顿,读准语气和语调,训练良好的语感。其次,要让学生大胆表达,进行音准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初步形成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讲一段小故事,或是时事新闻、乡土民俗等,凡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精彩内容都可以作为课前三分钟发言的内容。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 
  二、课堂教学,训练表达 
  (一)描述插图练说话 
  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苏教版汉语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插图。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组织教学,让学生先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学生看图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课堂上,笔者先引导学生理解“秋游”就是在秋天时到郊外游玩的意思,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秋天的天空和田野是怎样的,田野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后积极举手发言,描绘出秋天的天空是一望无际的,以及同学们在草地上“打滚儿”“逮蚂蚱”“奔跑追逐”“笑着喊着”等情景。学生在图文对照的描述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着明显的成效。 
  (二)指导朗读练准音 
  汉语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读破句。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平时大多用客家方言交流,平、翘舌音不分,常常把zh、ch、sh音节念成z、c、s,三拼音节中的介母常常被忽略。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纠正学生的音准。 
  (三)课堂讨论练思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口语,教师就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化,化“一言堂”为“多言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讨论中,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有话可说,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四)复述课文练条理 
  复述课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材料对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它是汉语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汉语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描写的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复述课文时一词一句突出洪教头的语言描写和对林冲动作的描写:“一个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谦虚平和、一再退让。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就是‘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学生复述课文时有条有理,能够把整个故事的情节形象生动地讲完整、讲清楚,内容正确而连贯,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提高。 
  三、课后训练,强化巩固 
  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重在于日积月累,课后的强化训练更不能松懈。为了实现梯度训练,笔者首先从课外阅读开始,指导学生巩固口语训练: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画: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画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段、优美范文。其次,重视学生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用上阅读中所积累的词句巩固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口语训练活动,鼓励学生把从课外书中积累的知识展示出来。口语训练活动需要注意学生年级阶段的特点,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以说一则笑话,一个童话小故事等;二、三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说说身边熟悉的人和事;高年级学生可以组织小型辩论会,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积累知识,先由一名学生上台陈述观点,其他学生就辩手观点进行辩论,如:“上网好不好”“金钱是不是万能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多方面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创造敢于施展、发挥才能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使学生既有文采,又能说会道,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