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下对历史教学的深思

【作者】 姚 丽

【机构】 山西省万荣县第二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指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改下,我们要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以便于更好的引导学生,组织好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培养其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服务,从而为社会培养新时期需要的全面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
【正文】
  新课改是为了全面的推行和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自它实施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地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愉快的享受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呢,值得我们深思。
  一、 现今历史教学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和新课改的有力推动下,高中的历史教学正积极快步的跨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全面动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中。为此,教育局学校积极地组织各种交流学习活动,学校甚至还花费巨资请专家进行指导点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虽设有大量问题,然而回答的学生或主动回答的学生却比较少;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深重的教学任务和面对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情况,在有时不得不进行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就少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压抑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形成,也使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受到严重限制,教学效果当然也会大打折扣。为了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积极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研究,浅谈几点新课改的建议。
  二、 浅谈历史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地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教师充当了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历史的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学习历史的主要办法。新课改明确要求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以教材为手段,三者相互结合。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1]。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要从学生的基础、现有认识和学习兴趣出发,有力的指导学生学习,并积极的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材料、思路和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动的与学生讨论,从而营造一个师生平等互动、互相接纳、每个学生积极发表自己想法的愉乐课堂。
  (二)探究式教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探究式教学方式就是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2]。这种教学形式必须要求教师要提前备好课,梳理好整个教学知识,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相结合,合理设置情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愿意学、愿意听、愿意进行探讨。如“一战时,如果你是一位商人,你讲投资工厂,请问你会进行哪个行业,当时又有哪些有利条件呢?”这道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投入到当时的历史中,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国热情,从而时刻谨记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没有国就没有家。探究式教学充分的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自己讨论研究相关资料,从而更深刻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通过自我探究掌握了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 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参与其中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抹杀了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3]。兴趣会让学生对他们学习的东西倍感好奇,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愿意探究本质,从而会让他们快速的了解把握事物。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进行情景教学:如可以进行组织辩论会评价人物与史实;还可以角色扮演;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电影电视剧增加他们对历史情景的认识,如当学到汉初的七国之乱时,可以联系《美人心计》或汉武大帝等相关的电视剧,虽有这些电视剧的情节有一些不符合史实,但却可以作为参考让其感知当时的历史情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以对比认知当时的历史状况。我们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开头新疑、别致、具有吸引力;中间有高潮,让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使学生产生“想知后事,听下回分解”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
  (四) 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手段也日益先进,由于历史学本身跨度大、时间长、空间广等特点,再加上新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无法从时间上、空间上将事物完整的进行联系学习,所以造成学生思维的一些混乱。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更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冲击。鲜明的直观性和生动形象性与学生的认识由表到里、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相吻和。它拉近了历史与显示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逼真的历史环境,实现跨越时空的直观感觉[5]。我们教师应正确的认识并掌握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们教学。
  (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主题,并不是否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只是由过去的控制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启迪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身学科素质要非常过硬,还要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对当前时事政治的关注,这表明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大大提高了。历史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天文地理、人文自然,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博大精深[6]。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要多参加培训会;多多阅读书籍;多多关注新闻、关注时局走向;多于其他教师交流、观摩学习优秀历史课堂等更主要的是要多参与教研,不断吸取别人优秀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努力的提升自我。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在新课改的大浪中,扬帆起航,不畏艰险,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陈华.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时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国知网.2004.4
  [3]莫雷.教育心理学.教育出版社.2007
  [4]王福明.让历史课活起来-对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浅见.学科探究.2007,4.68
  [5]董阿莉.浅谈新课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资治文摘.2009,5.121
  [6]潘虹.“和乐”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6.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