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景·生活·评价——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作者】 朱燕萍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因此教师要改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口语交际;训练方法
【正文】
  当今社会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家长们备受关注话题。日常生活中,孩子所反应出来的交流方面的欠缺与错误,深刻提醒着广大教师应把如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问题放在特殊而又典型的位置。相对于城区的孩子而言,农村的孩子在这一块显得更加薄弱,因为地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无法像城区的孩子一样想说、会说、能说。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常常面临尴尬,遭遇窘境,“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尽人意。因此,如何走出困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过一些时间与实践的磨合,本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入情入境,吸引眼球
  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创设语言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是一种艺术的运用。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大脑就会随着语言内容的展开而开展思维活动。如上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怎么过“六一”儿童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六一”儿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参加了哪些活动?把你参加过的一项活动说一说,让大家共同分享快乐好吗?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学生就能选好话题,弄清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了。
  (二)创设游戏情景
  “贪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创设游戏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像《有趣的游戏》,训练前,我先指导学生看图,了解“贴鼻子”游戏的规则后,组织学生分组做“贴鼻子”游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游戏中的同学在贴鼻子前的神态动作(如蒙上眼睛、转圈);贴鼻子的过程(如怎样走,怎么贴)以及贴鼻子的结果(贴得正不正),并要求评出最佳的结果。这样,通过游戏让学生个个想说,爱说,有表达的欲望,有说话的兴趣,以趣促说,达到畅所欲言的目的。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无拘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创设画像情景
  运用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把教材内容通过画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发展思维。如上二年级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影片,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引出本课交流的话题,让他们互相讨论一下自己有没有养过动物?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在讨论“为什么喜欢它”时,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比如说说动物的样子、动作、生活习性,它与人们的关系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问,促进学生的听和说,加强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训练。
  (四)创设音乐情景
  优美的旋律,动人的节奏,能陶冶人的情感。运用音乐情境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展思维。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播放与口语交际内容有相联系的音乐,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兴奋,对口语交际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上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春天在哪里》,我先播放儿童歌谣《郊游》,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和着节奏拍手,模拟春游,到大自然去找春天。春天在哪里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优美的旋律中,来到校园观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景,找出春天的特点,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增长见识,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联系生活,畅所欲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没有拥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绵宝宝、航空飞机、智能机器人、、、、、、但是他们有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更能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动脑又动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她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种植到收获的不容易。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一点都是一个说话的好题材。而且由于是说自己的生活,学生总是有话可说。为此,我常常指导学生“说生活”。例如:结合劳动课,我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动手做一件家务事,如洗手绢、洗碗筷、扫地等。要求他们记住活动的经过,并能按先后顺序说清楚,让别人听懂。一位小同学这样叙述洗手绢的过程:我先把手绢放在脸盆里浸湿,再涂上肥皂,接着用两手对搓,直到把手绢上的污垢搓掉为止。最后在清水中洗干净,拧干,搭到外面的绳子上晒。经常不断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也为学生将来写作文积累了材料。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我们可以适时的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学生用电话的利与弊”“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值日生”等。这样既能让农村的孩子乐说,而且也能让他在他成功的面前更加自信,更有表达的欲望。
  三、激励评价,增强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建立表达的自信心。
  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老师如果掌握适时而恰当的激励,不但可以令交际活动轻松、愉快,而且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低年级的孩子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因此,应该重视考察孩子的参与意识。对孩子的发言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孩子不怕犯错,敢于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踊跃回答问题,争先扮演角色,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词汇贫乏,不能较快较好地组织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我们尽量做到不直接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以免会挫伤学生的交际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我们班的学生说话时,常常带有“嗯……嗯”的口头禅,为了帮助他该掉这个坏习惯,我经常激励他:“你的普通话说得很正确,声音也很响亮,如果能把多余的口头禅去掉,那真的太棒了!”这样,不仅会增强了她改掉缺点的信心,还激励起她在口语交际中勇于表达,争着发言的积极性。除了用语言之外,教师的微微颔首、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都能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和二十一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认真分析农村孩子在口语交际方面与城市孩子间存在差异的症结所在,在慢慢地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在课堂上“画龙点睛”。当然,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必须坚持节节练,时时练,处处练,只要我们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创设一切机会,采用多种途径,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久的将来,那些所谓的“笨嘴舌腮者”就会变成“出口成章”的才子了。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明.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
  [3]陆争峰.浅析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009-3-25
  [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快乐口语交际. http://news.j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