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作者】 吴雨薇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迤那小学



【正文】      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正所谓教学相长,下面笔者就简单分享一下从教十几年来的经验。
  一、课前准备:不仅备教案,更要“备学生”
  践行“既教书,又育人”,在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正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什么”。这一理念体现在课前准备中包括做好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熟悉相关的数学思考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备课习惯是不足够的,因为习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学生学好知识打好基础,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到学习进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
  1、在上课前,应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质疑就是自己发现问题,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的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教材教辅里的有疑义的问题。将问题和预习课本一起做好笔记,学生通过记录笔记,不仅能够为预先熟悉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自学能力,主动记录笔记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结果。教师应在如何预习方面给予指导,这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方法有基本了解,而且正确的预习方法无疑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的预习步骤是比较合理的:首先,初览章节大意,然后,阅读小标题,体会基本结构,最后,仔细阅读具体知识点。在预习过程中,要学会用不同的标记自己的预习状况,比如用横线、波浪线、折线分别表示自己能看懂的、模棱两可的、完全看不懂的地方,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重点、难点,也是本人的薄弱环节,标出这些看不懂的地方,在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在小组内着力解决,这样有的放矢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相应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好。
  课前预习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而在课上听讲、在小组内讨论则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锻炼,学生便逐渐能够主动思考,脚踏实地,自觉学习。
  二、课堂教学
  1.以学生为本,在合作中求进步;
  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由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学生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一般来说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差,但是集体荣誉感极强,若能充分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发挥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组长的作用,凝聚起团队精神,组内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展开学习竞赛,配合教师有针对性的表扬与勉励,对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有帮助。
  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需要合理搭配,不仅根据学习成绩,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等因素。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兼顾每个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对每个讨论小组进行监督,或给小组讨论设定一套规则,防止出现一个组中只有一两个学生总是发言,而其他人参与度不高的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教师在评价时必须公平公正公开,使学生能够心悦诚服。在明判答案对错的基础上,给认真思考、有想法的同学表扬,给有明显进步的同学鼓励,对不认真的做法做出勉励。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数学知识时可能会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进而导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当把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高科技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展示,用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用在听觉、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优化教学课堂。 
  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教师在收集生活素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上多下功夫,多媒体教学则对教师操作电脑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有趣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教师在当中起一个辅助者的作用,在着力提升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加入数学解题的步骤,寓教于乐。
  比如在讲授“图形”一章时,我在上课前先教同学们做了一只风车,当风车转动起来时,我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形状?”因为动了手,同学们都精神满满,大声的回答我说:“圆形!”接着我让同学们把风车拆开,风车剪成了四片三角形,只有中间连着,我拈起其中一片三角形说,“同学们,这是什么形状?”“三角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放下三角形,这个风车其实是用一块正方形的纸做的,我拿起整张纸,又问“这是什么形状?”,同学们生气勃勃的说:“正方形!”下课时,充满好奇心的同学们围到我身边,其中一个举着一只叠好的小船,兴奋地对我说:“老师,这小船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组成的!”同学们真是发动了脑筋呢。
  兴趣是思维的引路者。孔夫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乐于思考、敢于创新,建立轻松的课堂氛围,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3.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实际上还有两到:耳到和手到。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用心上课,眼睛认真看老师板书的具体内容,耳朵仔细听老师的讲解,通过用心的思考,用手记录下自己认为应当记录下的内容,并思考老师板书的框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过后要积极回答,在别人回答时用心听,看自己能否给以补充,也记下别的同学好的想法思路,以及老师最后的总结性发言,思考老师提的问题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给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标上记号,重点识记。
  三、课后反思
  1.布置作业:不仅做好课后练习与辅导材料的有机搭配,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在做作业过程中重温上课时的内容,并尝试布置一些生活化和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白纸做出不同的形状,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能力:在平时就做好错题本的积累任务,课堂练习不熟悉的题目、作业中解错的题目、考试中失误的题目,若能按照错误原因(粗心、概念理解不透彻、解题思路不正确)进行分类,则能找出自己需要提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若按照错题类型(知识点)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同点、不同点、相似性的比较,则能够在整本书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点,专门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型的题进行针对训练,从而找到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教学的策略需要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实践中去探索,扩展自己的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锻炼高超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