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小学数学合作性教学方法

【作者】 杨 杰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云南路小学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被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垄断者,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创造能力被大程度地压制着。然而,在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一但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那他们带给我们的惊喜绝对是超乎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出一些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模式,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我今天要谈的合作性教学方法就是顺应这一教育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合作;教学方法;效率
【正文】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地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的一个亮点。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不高。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其引起大家重视。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当然,合作学习也需教师在深入专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时间进行充分、科学、精心的预设。其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的构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不是几个学生的随意、组合。教师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仔细观察、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成绩、能力、思维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在组成学习小组时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既组内成员各方面有差异,而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
  同一小组内成员的要有性别、个性、学习成绩、能力、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等多方面的差异。这样分组的直接目的是希望同学之间能互相启发,彼此分享知识、经验、智慧、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仅靠个体努力无法解决的数学难题。如果组内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要么都好,要么都差,势必会导致同一问题有的小组早已完成而有的小组束匀无策。
  组与组之间不能有明显的差别,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希望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竟争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符合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但在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的学生个体,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严重者还有可能滋生出破坏行为。如果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既能以合作的方式最终解决学习任务,又能让学生分享胜利的喜悦,分担失败的沮丧,感受到来自同伴间的相互支持,避免竞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毕竟,不论何种法师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不是为了竞争。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策划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趣味性强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要明确选择标准教学内容,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计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考虑,方法,便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是问题迎刃而解。有些知识点并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比如结构简单的,只具单一答案的,具有局限性的问题,例如单纯的计算题,就不适合于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学习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识程度选择那些具有考虑性、开放性、趣味性、需要发挥学生集体才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寻找三角形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画、剪、割、补、拼等实践活动,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收获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争辩、互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底×高)×1/2。
  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在操场等地设计某段路程,让同学分组后,分别从两地开始走(同时),统计几分钟后相遇,不同的走路速度有不同的相遇时间,为此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共同讨论,探索其中的奥妙,由教师指导,解开学生的迷惑之处。让同学培养观察能力,展开想象力,发挥集体智慧,总结所寻求的结果。
  此外,学生个人思考和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学习内容,特指答案多样性的,问题涉及面大的学习内容也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思考、理智的分析。
  总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及核心内容,精心预设、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关系,使他们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明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1、师生互爱;在数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时侯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但回答出错,老师就很难沉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师生间的沟通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合作学习中,要达到师生互爱,尊重学生的意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各抒己见,避免训斥学生。教师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受生活的愉快。
  2、生生互爱:人与人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古人云;“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多虑,必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要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要认真对待他人意见,要力争做到人人想说敢说,避免有声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生排挤差生等现象。
  3、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人格平等的,老师要融入学生小组中,和学生沟通,把自己当做小组中的成员,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做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共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4、教学民主: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原则性很强的问题外,对所有含有疑问,争论的问题要持开放观点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不要一个人思想对问题给予定格,师生要在“同一等级”,在未确定的道路上展开语言活动。最终,让儿童在争论环境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百家争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四、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加强学习指导
  合作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责任。首先,应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及要求;其次,在学生竟入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第三,及时了解合作的进展,讨论的焦点和认知的难点;第四,要合理调控合作过程。教师既应是平等的参与者,又应是冷静的观察着和有效的调控者。这要求教师既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讨论,又能抽身了解各组的合作进展情况,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合理调控合作的过程,如何做的时间是否需要延长或缩短,是否有跑题现象需要纠正,是否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讨论声音是否过大需要提醒,等等。教师完全被“裹入”其中而忘记自生职责,或在讲台上忙于熟悉教案,准备课件和教学用品,对学生合作进展不听、不问、不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如果能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合理分组,合理质疑,灵活掌控课堂,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定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