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舞台化”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 于英华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



【正文】      课堂即舞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是师生思维碰撞的舞台,亦是师生成长提升的舞台。
  在这个小舞台上,师生都卯足了劲头尽显风流,为人生的大舞台增砖填瓦铺设奠基。今天我们要谈的舞台化语文课堂相对来说,更加的精巧细致,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事半功倍。这种课堂是基于大语文主题教学观背景下的微课堂构筑,筑起生动的生活语文课堂,拓宽语文课的外延,使之更具生活化和感召力。
  一、“舞台化”语文课堂的目标定位
  “舞台化”语文课堂的目标定位不容忽视,定位不准确语文味儿就不浓。彰显不了语文课堂的魅力。那么这种课堂目标定位如何做到精准有效呢?教师必须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才可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能够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另外,教师应该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既要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要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戏曲大舞台》为例,课堂目标定为:
  1. 通过摘戏牌的活动,能够准确筛选并分享课前收集的主题资料信息。能够快速分辨戏曲中的角色和行当。
  2.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模仿或者表演一段戏曲选段,用文字熟练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见解。
  目标定位准确,评价也随之形成,教师可以作为评价的主导者来贯穿课堂,观察孩子们是否能够准确筛选并分享课前收集的信息资料,并且适时的提升或者点播并给予即时的评价及鼓励性的评价。借此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展示图片分辨戏曲角色行当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借此促进这一重要的语文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在学生舞台表演的同时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专业性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海量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为搭建高效课堂服务。
  二、“舞台化”语文课堂的生本效应
  “舞台化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角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转而变成了观众、评委、裁判等。学生也不再是讲台下认真听讲仔细揣摩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而变成了导演、摄影家和演说家、播报员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者和展示者。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展示、求知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这是最好的方法。
  以《戏曲大舞台》为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最精彩的当属“戏曲的表演形式”分享这一环节了,孩子们的角色转换为演员,戏曲的表现形式分为“唱念做打”四个部分,“唱”的部分中,同学们表演了京剧、黄梅戏、昆曲等不同的选段。同学们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精湛技艺,但是一唱一和之间也能表现出不同剧种的唱腔魅力。“念”的部分同学们模仿了京剧中的念白,有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的婉转悦耳、清丽脱俗。“做”的部分同学们摆了戏曲的各种造型和姿势,惟妙惟肖。“打”的部分,有一个同学结合武术的表演功底来了一段戏曲《三岔口》,可谓精彩纷呈。这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了语文,在参与中了解了京剧的文化,在体验中陶冶了情操,真正搭建了“生生参与、生生互动”的动感课堂模式。
  三、“舞台化”语文课堂的多样模式
  最常见的舞台化语文课堂模式有:“表演式”“访谈式”“辩论式”“讲述式”“竞赛式”等。除此之外,还有“作品展览式”“故事分享式”“讲座式”等等。可以按照课时目标的不同灵活的设置课堂模式。以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为目标,合理的安排并使用。
  《戏曲大舞台》适合于“表演式”的课堂模式,在表演中分享个人的感悟,提升对戏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我也追星》适合于“辩论式”或者“调查报告分享式”的语文课堂模式,让同学们事先设计好追星调查表,在课堂上分享调查的结论及自己的见解,或就“追星”的利与弊进行课堂上的辩论,利用课前搜集的知识作为辩论的支撑点,有理有据的加以陈述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莲文化的魅力》则可以采用“展览式”的课堂模式,把同学们的美术作品、书画作品、手抄报作品等进行一次课堂上的展览,伴随着知识性的介绍和讲解,达到领略莲文化深刻内涵的目的。《寻觅秋天的足迹》则可以使用“朗诵式”的课堂模式,把自己拍摄的图片配上文字和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用朗诵的方式呈现,表现对秋天的赞美之情。《科学发展面面观》可以采用“访谈式”的课堂模式,设置“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等虚拟的课堂采访场景,实地采访对于科学发展的看法,借此明确科学发展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总之,“舞台化”语文课堂既要具备语文味儿,又要富有时代活泼的气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对于生本课堂的构建和“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探索均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探索的价值。我相信:教师用心搭建课堂舞台,必将成就学生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