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经济大危机” 教学设计与实施
【作者】 谢璇娟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
【正文】 教学内容分析与立意
“经济大危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的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四课。本单元以“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为线索,对当时西方经济、政治局势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从内容安排上看,本课对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历史常识的了解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的这一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在世界历史上是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一笔。从现实意义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经济危机的了解是一个现代人常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的内容编写分“‘繁荣’及其崩溃”和“罗斯福新政”。本教材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的编写缺乏相关史料支撑,灌输居多。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和背景。2、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经济大危机的危害。4、经济大危机的解决措施(罗斯福新政)5、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教学重点放在经济大危机的危害上。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经济常识,因此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国家干预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成功的历史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深挖深解,更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到思考和启迪,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九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比较匮乏,信息提取能力较弱,归纳概括能力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定运用生动、典型的材料、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打造思考、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讨论等形式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与探索
【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整理)
导学案内容
预习教材,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 ,主要 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这一繁荣的背后孕育着 。
2、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
3、这场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
4、经济大危机有哪些危害?
5、美国是如何走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
6、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7、请列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新”在 。
8、罗斯福新政有哪些作用?
【新课导入】
教师: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个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世界首富美国的一片繁荣景象。(教师展示图片)
解说:当时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电器业、建筑业等出现高涨局面,资本家社会需求好像很旺盛,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更加盲目地扩大的生产。此时美国正处在柯立芝总统执政时期,因此称为“柯立芝繁荣”。此时美国的经济政策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下一任美国总统候选人胡佛看到这么繁荣的一片景象,也给他的选民许诺:“每家锅里有一只鸡,车房中有两辆车。”但是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
【新课学习】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
(教师展示图片:纽约华尔街股市抛售现场)
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纽约股市崩盘——经济危机首发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材料:1929年10月24日,纽约突然掀起抛售狂潮。道琼斯股票指数从最高点452点跌到1932年的58点,股票和各种债券面值总共下跌90%。当天有11位金融家自杀。
如何理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展示德日两国受经济大危机影响的表格和英国求职者照片说明。)
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通过“具体表现”,让学生归纳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学生: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三、经济危机的原因
(通过阅读以下材料,让学生概括。)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而全年收入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60%,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问:美国的经济存在什么矛盾?
答:工资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生产增长的速度,导致人民购买力低,生产 相对过剩。
材料二: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
问:根据这段对话,思考这场经济危机 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答:根据材料一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经济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
教师:所以这场经济危机的实质应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四、经济危机的危害
(通过展示照片失业率抛物线、一家人的住处、资本家倒牛奶)、材料,让学生体验和概括。
材料: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萝兰叶、野葱、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学生概括:危害一,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严重、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教师:广大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资本家把过剩的产品毁掉,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做?请继续阅读以下文字。
材料:在整个30年代初期……全国都听到了饥民示威游行的步伐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处集结起来采取暴力行动了。有一位42岁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居然率领了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的群众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他的口号是:“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 ……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体,这是当时人们意见很分歧的问题。
有钱有势的人……如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学生们说:极权主义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选制度培养出来的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 ……堪萨斯州州长兰登声称:“宁可让独裁者用铁腕统治,也不能让国家瘫痪下来。” …… 一共和党参议员干脆说:“如果美国什么时候会需要一个墨索里尼的话,那就是今天了。”?
学生概括:危害二,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教师:面对政局动荡,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经济危机的?
(1)市场自我调节。(2)政府干预。(德日法西斯上台,英法对外倾销商品)
教师: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文化、制度传统等不一样,德日军国主义传统较浓厚的国家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导致法西斯上台,英法等自由传统较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对外倾销商品。你们认为英法的这种措施能走出危机吗?
学生:不能。因为经济大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所以对外倾销商品是无法实施的。
教师:那么 美国又将如何走出危机呢?
1932年美国又进行一轮新大选,当时两位总统候选人竞选总统。
胡佛: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罗斯福:实行新政。结果罗斯福大获全胜。
罗斯福就职演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新政。
五、罗斯福新政
自主探究,归纳措施及其目的。
(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以往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比“新”在哪里?
学生:“新”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教师: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了吗?给美国带来哪些影响?
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通过展示材料、表格、柱状图,让学生归纳。)
材料:1934.6.28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向公民发问:你们的日子比去年好过了吗?你们的债务负担减小了吗?你们的银行存款安全了吗?你们的工作条件好些了吗?多数选民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
学生:直接影响: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罗斯福就任演说:“我将要求国会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
当时有一位议员后来回忆说:“罗斯福初任总统的百日之中,国会自觉自愿授予总统的权力,是何等庞大、何等空前,何等地凌驾一切!就是德国国会给希特勒的权力,也不过如此。”……但是罗斯福还是主张遵循宪法来办事
学生:间接影响:美国联邦政府(总统)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材料: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学生:深远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给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播放“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图片”和“2008年金融海啸”)
教师:新政的局限性:由于新政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七、评价罗斯福总统
教师:
他是唯一一位坐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如果说林肯拯救了美国,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民主传统较浓厚的国家通过“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成功走出经济危机。但德日这两个国家受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后走上了法西斯扩张的道路。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德日这两个国家是如何面对经济大危机的。
教学反思与总结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结合学情和课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济危机的危害,难点在于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国家干预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本人也参考了很多关于本课的设计,发现大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对课标把握不准确,以至于把“罗斯福新政”设置为本课的重点。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表述是: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了解”“理解”这三个词要求的程度完全不是一回事。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否合理无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是当代史学界经济界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初中人教版对“新政”措施的编写较为简化,对“新政”影响的编写又过于理论化,因此教师在突破难点上除了自己要吃透教材,还要多参阅史学界最新最权威的史料作为教学过程的支撑,否则很难让学生理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本课在教学实施中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对教材的整合和教学思路上契合学情和课标,既源于教材,也高于教材。二是对史料的应用较多样化,照片、当时的报刊、图表、文字等。课堂上所用史料的都是本人查阅相关的权威专著甄选出来,既生动形象又相对真实可靠。三是在问题设计上较明确、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
但是对于本课的部分难点我还是没有完全突破。对初中生来说,在没有任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下,让他们通过种种史料推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是不现实的也不必要,因此我绕开了这个纯概念的灌输,把突破点放在经济大危机的“实质”上。
“经济大危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的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四课。本单元以“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为线索,对当时西方经济、政治局势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从内容安排上看,本课对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历史常识的了解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的这一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在世界历史上是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一笔。从现实意义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经济危机的了解是一个现代人常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的内容编写分“‘繁荣’及其崩溃”和“罗斯福新政”。本教材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的编写缺乏相关史料支撑,灌输居多。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1、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和背景。2、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经济大危机的危害。4、经济大危机的解决措施(罗斯福新政)5、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教学重点放在经济大危机的危害上。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的经济常识,因此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国家干预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成功的历史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深挖深解,更要做到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到思考和启迪,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九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比较匮乏,信息提取能力较弱,归纳概括能力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决定运用生动、典型的材料、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学生打造思考、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讨论等形式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与探索
【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完成预习导学案,让学生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整理)
导学案内容
预习教材,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 ,主要 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这一繁荣的背后孕育着 。
2、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
3、这场经济大危机有何特点?
4、经济大危机有哪些危害?
5、美国是如何走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
6、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7、请列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新”在 。
8、罗斯福新政有哪些作用?
【新课导入】
教师: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学生: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个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世界首富美国的一片繁荣景象。(教师展示图片)
解说:当时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电器业、建筑业等出现高涨局面,资本家社会需求好像很旺盛,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更加盲目地扩大的生产。此时美国正处在柯立芝总统执政时期,因此称为“柯立芝繁荣”。此时美国的经济政策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下一任美国总统候选人胡佛看到这么繁荣的一片景象,也给他的选民许诺:“每家锅里有一只鸡,车房中有两辆车。”但是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危机。
【新课学习】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
(教师展示图片:纽约华尔街股市抛售现场)
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纽约股市崩盘——经济危机首发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材料:1929年10月24日,纽约突然掀起抛售狂潮。道琼斯股票指数从最高点452点跌到1932年的58点,股票和各种债券面值总共下跌90%。当天有11位金融家自杀。
如何理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通过展示德日两国受经济大危机影响的表格和英国求职者照片说明。)
二、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通过“具体表现”,让学生归纳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学生: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三、经济危机的原因
(通过阅读以下材料,让学生概括。)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而全年收入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60%,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问:美国的经济存在什么矛盾?
答:工资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生产增长的速度,导致人民购买力低,生产 相对过剩。
材料二: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
问:根据这段对话,思考这场经济危机 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答:根据材料一所反映出来的美国经济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
教师:所以这场经济危机的实质应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四、经济危机的危害
(通过展示照片失业率抛物线、一家人的住处、资本家倒牛奶)、材料,让学生体验和概括。
材料: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塔基州的人吃紫萝兰叶、野葱、野莴苣以及一向专给牲口吃的野草。城里的孩子妈妈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上去同野狗争夺……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芝加哥市有一个寡妇在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学生概括:危害一,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严重、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教师:广大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但是资本家把过剩的产品毁掉,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做?请继续阅读以下文字。
材料:在整个30年代初期……全国都听到了饥民示威游行的步伐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处集结起来采取暴力行动了。有一位42岁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居然率领了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的群众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他的口号是:“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 ……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体,这是当时人们意见很分歧的问题。
有钱有势的人……如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学生们说:极权主义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选制度培养出来的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 ……堪萨斯州州长兰登声称:“宁可让独裁者用铁腕统治,也不能让国家瘫痪下来。” …… 一共和党参议员干脆说:“如果美国什么时候会需要一个墨索里尼的话,那就是今天了。”?
学生概括:危害二,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教师:面对政局动荡,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经济危机的?
(1)市场自我调节。(2)政府干预。(德日法西斯上台,英法对外倾销商品)
教师: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文化、制度传统等不一样,德日军国主义传统较浓厚的国家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导致法西斯上台,英法等自由传统较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实行对外倾销商品。你们认为英法的这种措施能走出危机吗?
学生:不能。因为经济大危机的实质就是生产过剩,所以对外倾销商品是无法实施的。
教师:那么 美国又将如何走出危机呢?
1932年美国又进行一轮新大选,当时两位总统候选人竞选总统。
胡佛: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罗斯福:实行新政。结果罗斯福大获全胜。
罗斯福就职演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于是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新政。
五、罗斯福新政
自主探究,归纳措施及其目的。
(学生说出答案)
教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以往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比“新”在哪里?
学生:“新”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教师: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经济危机了吗?给美国带来哪些影响?
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通过展示材料、表格、柱状图,让学生归纳。)
材料:1934.6.28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向公民发问:你们的日子比去年好过了吗?你们的债务负担减小了吗?你们的银行存款安全了吗?你们的工作条件好些了吗?多数选民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
学生:直接影响: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材料:罗斯福就任演说:“我将要求国会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
当时有一位议员后来回忆说:“罗斯福初任总统的百日之中,国会自觉自愿授予总统的权力,是何等庞大、何等空前,何等地凌驾一切!就是德国国会给希特勒的权力,也不过如此。”……但是罗斯福还是主张遵循宪法来办事
学生:间接影响:美国联邦政府(总统)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
材料: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学生:深远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给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播放“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图片”和“2008年金融海啸”)
教师:新政的局限性:由于新政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七、评价罗斯福总统
教师:
他是唯一一位坐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如果说林肯拯救了美国,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民主传统较浓厚的国家通过“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成功走出经济危机。但德日这两个国家受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后走上了法西斯扩张的道路。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德日这两个国家是如何面对经济大危机的。
教学反思与总结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活动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结合学情和课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济危机的危害,难点在于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国家干预对西方经济的影响。本人也参考了很多关于本课的设计,发现大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对课标把握不准确,以至于把“罗斯福新政”设置为本课的重点。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表述是: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了解”“理解”这三个词要求的程度完全不是一回事。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是否合理无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是当代史学界经济界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初中人教版对“新政”措施的编写较为简化,对“新政”影响的编写又过于理论化,因此教师在突破难点上除了自己要吃透教材,还要多参阅史学界最新最权威的史料作为教学过程的支撑,否则很难让学生理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本课在教学实施中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对教材的整合和教学思路上契合学情和课标,既源于教材,也高于教材。二是对史料的应用较多样化,照片、当时的报刊、图表、文字等。课堂上所用史料的都是本人查阅相关的权威专著甄选出来,既生动形象又相对真实可靠。三是在问题设计上较明确、简洁,让学生一目了然。
但是对于本课的部分难点我还是没有完全突破。对初中生来说,在没有任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下,让他们通过种种史料推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是不现实的也不必要,因此我绕开了这个纯概念的灌输,把突破点放在经济大危机的“实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