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学
【作者】 于松江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山后小学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的,当然与生理发育也有一定的关系。情感教学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策略
【正文】
学生进入校主要目的是受教育和学习知识,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借助文本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上这一科目的是老师如何做呢?要让小学生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人,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一、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课堂教学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三、创设情景,以景激情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如在教学《今天的功课今天做》一课时,教师边放音乐朗诵录音,边放投影,同学们便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和生动形象的画面进入课文中所写“森林学校”,看到鼠和小猴子对待作业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录音放完了。同学们有一种回味无穷美的感受,这种用视听结合的直观教学创设情景,达到了声情并茂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道德评判能力。通过观察、演示进入情境,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紧扣课标要求和教学要点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演示、操作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巧用教材插图,挂图进入情境,在《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很有必要。巧用自然环境情况导行于品德与生活课教材中。教材中很多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入景,并使导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四、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以情传情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在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通过启发谈话和放录音“哗哗”的流水声引出同学们的新朋友——水和电,根据课文内容引导观察图片,了解水电的用途,列举大量事例说明水电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是我们的亲密朋友。老师设问:没有水,人们就不能生活?工厂能不能开工?庄稼和花草树木能不能生长?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引导小组讨论,学生体会到:如果没有水电,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又通过充满兴趣的录音故事“水电对话”让学知道水、电和人的密切关系,自来水和发电经过的多种工序,明白了节约水电的道理,把课堂气氛逐步推向高潮。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平常没有节约水电,你们看见浪费水电的现象该怎么做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最终明白了该怎么做。最后请看一组数据:一吨水可采煤105千克,可生产铅笔165支,发电120度,1度电可织布11米,可炼钢1.6千克,算一笔账,一个自来水龙头不关紧,每小时滴3.6千克水,一月浪费多少吨水?这样讨论、看、想、算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要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丰富的情感体验知和行沟通,促进道德行为形成。
五、表演操作,明理动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表演和直观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观念,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如在教《尊敬老人》一课时,结合学生有的道德认识,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与表演,把教室假设为公共汽车的车厢,学生是车厢内的乘客,一位女同学扮演上车的“老奶奶”让同学们情绪激动,纷纷起立,争先恐后,为老奶奶“让座、提行李,问好”。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如何关心他人,尊敬老人,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中受到了教育,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多注重情感教学,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程标准
[2]皮亚杰的《智慧心理学》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学生进入校主要目的是受教育和学习知识,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借助文本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上这一科目的是老师如何做呢?要让小学生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人,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
一、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课堂教学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推行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开放性的品社教学模式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渠道,以主体参与贯彻始终,以提高品社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性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如《平安回家》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2、交互的动态讨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为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三、创设情景,以景激情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如在教学《今天的功课今天做》一课时,教师边放音乐朗诵录音,边放投影,同学们便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和生动形象的画面进入课文中所写“森林学校”,看到鼠和小猴子对待作业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录音放完了。同学们有一种回味无穷美的感受,这种用视听结合的直观教学创设情景,达到了声情并茂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道德评判能力。通过观察、演示进入情境,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紧扣课标要求和教学要点去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演示、操作等,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巧用教材插图,挂图进入情境,在《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很有必要。巧用自然环境情况导行于品德与生活课教材中。教材中很多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入景,并使导行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四、合作学习,探究讨论,以情传情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在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通过启发谈话和放录音“哗哗”的流水声引出同学们的新朋友——水和电,根据课文内容引导观察图片,了解水电的用途,列举大量事例说明水电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是我们的亲密朋友。老师设问:没有水,人们就不能生活?工厂能不能开工?庄稼和花草树木能不能生长?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引导小组讨论,学生体会到:如果没有水电,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到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又通过充满兴趣的录音故事“水电对话”让学知道水、电和人的密切关系,自来水和发电经过的多种工序,明白了节约水电的道理,把课堂气氛逐步推向高潮。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平常没有节约水电,你们看见浪费水电的现象该怎么做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最终明白了该怎么做。最后请看一组数据:一吨水可采煤105千克,可生产铅笔165支,发电120度,1度电可织布11米,可炼钢1.6千克,算一笔账,一个自来水龙头不关紧,每小时滴3.6千克水,一月浪费多少吨水?这样讨论、看、想、算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要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丰富的情感体验知和行沟通,促进道德行为形成。
五、表演操作,明理动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表演和直观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观念,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如在教《尊敬老人》一课时,结合学生有的道德认识,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与表演,把教室假设为公共汽车的车厢,学生是车厢内的乘客,一位女同学扮演上车的“老奶奶”让同学们情绪激动,纷纷起立,争先恐后,为老奶奶“让座、提行李,问好”。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如何关心他人,尊敬老人,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中受到了教育,培养同学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多注重情感教学,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程标准
[2]皮亚杰的《智慧心理学》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