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应兴趣当先

【作者】 张红霞

【机构】 新疆石河子150团小学

【摘要】“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关键词】创设;趣味;课堂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小数课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学而习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兴趣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和积极思维,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我学”。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对提高小数课教学质量尤为重要。笔者为此从事了以下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巧妙导入,让“课伊始,趣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妙的导入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快速进入积极求知的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即“课伊始,趣亦生”。教师的巧妙导入,渲染学习气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数学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了先声夺人之功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和快乐中学习。
  如学习面积单位时,我联系学生实际设问——你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吗?用你身边的书、作业本、文具盒比量你的课桌面究竟有多大?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有的说有4本数学课本面那么大,有的说有6本作业本面那么大……面对不—致的结论,我藉此设疑——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学生回答用同样大小的测量,此时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面积单位”。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通过比较不同的结论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创造面积单位的过程,不仅了解了“是什么”,还懂得了“为什么”,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设情景,使“课正行,趣正浓”
  1、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学习认识负数时创设情景——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多的人在闲暇时去旅游,如果你寒假去哈尔滨旅游,出行前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同学们看哈尔滨的天气预报,哈尔滨冬天的气温为什么是-28℃―-40℃呢?有趣的疑问吸引着学生去探求新知,学生迅速翻书寻找答案。接着,我又创设这样一个悬念情境——在进行减法运算时,不够减怎么办?对加法实行逆运算碰到小减大怎么办?这样的认知冲突同样又直接地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找出负数的概念定义。由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负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有了切实实际的理解,在以后的负数运算学习中也就简单多了。
  2、创造意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创设意境,让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小数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从“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典故引入,却带来丁奇特的效果。教师讲完典故后,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可笑,学生说猴子太愚蠢了,其实一天吃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3+4”和“4+3”这两个加法算式来说明道理,进而通过比较感知到两个加数没变,和也没变,只是加数位置变了。这一情境凸现了“加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感知了加法交换律。由于所讲述的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因此,学生都感到真实可信,从而强化了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
  3、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为此,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思维为核心。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讨论、辩论、模拟展示、小调查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探究、交流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就能得到展示。如学习圆的周长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学具动手测量直径10厘米的硬纸圆的周长。学生通过测量发现——硬纸圆在米尺上滚动了30厘米多一些。我接着引导——直径10厘米的硬纸圆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学生争论起来,我顺势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例题,多媒体演示直径为10厘米、20厘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一周的情况。这样,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索中获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结论,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价值。
  实践证明,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有灵性。
  三、巧设结语,使“课已尽,趣犹存”
  编筐织篓,巧在收口。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新课结尾,学生的兴趣很难保持到最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课已尽,趣犹存”。结尾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归纳小结,或课堂练习,或学生谈感悟,或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学校花坛的周长和面积,量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等。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能使学生掌握重点,抓住中心,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尽而思犹存,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进一步深化学生学习小数课的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小数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多方面技能,精研课标,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始终以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宗旨,才能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课的兴趣,从而创设趣味性浓郁的小数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