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短跑技术教学中学生错误动作析因
【作者】 胡建平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
【摘要】在短跑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技术动作繁且细,而一个错误的技术动作在短跑中又会周而复始地出现,直接影响短跑的成绩和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短跑技术错误动作进行细致的强调分析和纠正。【关键词】 短跑技术;途中跑;送髋 摆臂;摆动腿
【正文】
短跑技术教学在体育课中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一旦学生按照自己错误的动作进行实践,不但会影响速度,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在短跑比赛中,短跑技术掌握的好坏,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为直接明显:如二十世纪初,短跑运动员在“快”的思想指导下,注意了步频快,形成大腿抬高,脚落地距身体投影点近,步幅较小的技术。后来人们采用“迈步式”跑的技术,上体直立或稍前倾,大腿抬得高并前伸小腿,脚落地距身体重心投影较远,脚后跟先着地,步幅大步频较慢。短跑技术由“踏步式”向“迈步式”技术发展,促进了短跑成绩的提高。但由于“迈步式”脚后跟先着地,产生的阻力较大,影响了步频提高。所以在“迈步式”跑法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膝关节放松,使小腿处于自然摆动状态,并用前脚掌着地,脚着地点距人体重心投影距离较适中,极大地促进了短跑成绩的提高。而现代短跑技术,更加强调大腿前摆较高,送髋积极,脚掌“扒地”动作轻快柔和,后蹬有力,蹬摆配合协调而富有弹性,摆臂幅度大而向前性好,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短跑速度一再提高。
在实际短跑教学中,错误动作对完整技术的影响和数量发生率往往比教材中涉及的要多,因此及时有效地纠正错误的短跑技术动作是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短跑技术教学中的错误动作从技术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出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和错误动作之间的基本联系,进行细致的论述,并提出操作简易有效的纠正措施。
短跑的基本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个环节组成。以下就短跑技术中常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纠正措施做几点论述分析。
一、蹬离起跑无力
产生蹬离起跑无力的原因有:1、两脚没有抵在起跑器的抵趾板上:2、起跑器抵趾板的角度和膝关节角度不合适:3、起跑时只有提腿意识,而无积极抬腿和用力蹬地的意识。
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起跑器抵趾板的距离和各种角度是否合理,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普通式起跑器和拉长式起跑器的角度基本上相同。即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夹角分别成45°左右和60°—80°、两起跑器中轴线长约15㎝,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达到自己感到最舒适为宜。在听到“预备”口令后,臂部要稍高于肩部约10—20㎝,重心同时向前上方移动,检查此时前腿膝夹角是否达到90°—100°,后膝夹角达到110°—130°,两脚贴紧前后抵趾板上,或在教学时,同学以两人一组,用橡皮筋拉在腰间或肩部,做有阻力的起动加速练习,纠正无积极抬腿和用力蹬地的意识。
二、加速跑中过早抬体
在练习中,由于学生对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概念理解不正确,急于抬起上体,以及由于腿部力量差,怕身体前倾大摔倒,而过早抬起上体,这样就会减弱了加速跑的质量。在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教学过程中,纠正过早抬体的措施,一般是采用前倾度较大的站立起跑姿势来仿效起跑的第一步姿势,在欲摔而不倒的情况下做加速跑练习,同时要求学生1—6步低头猫腰跑,7—13步上体逐步抬起过渡到途中跑,进行反复练习来纠正过早抬体,如果是由于腿部力量差的,应多进行发展和提高腿部力量的专门练习。
三、途中跑时,前摆高抬腿技术差;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
由于学生对技术概念理解不清楚:髋关节和后肌群的柔韧性较差,或在跑时,大小腿折叠不好,直腿向前趟和腰腹肌、腿部力量不足都会产生前摆时高抬腿技术差的因素;而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除对技术概念模糊外,跑时蹬地不积极,踝关节力量差,颈部紧张,头和上体后仰,腰部无力,都是造成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的原因。
在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高抬腿的技术规格及途中跑送髋的技术要点,并给学生做示范,分析各个动作的要点,要做到突出送髋。大腿积极向前上方高抬,膝前顶并带动同侧髋前送。具体动作做法是:在途中跑中,随着支撑腿的蹬地,摆动腿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带动同侧髋前移,大腿前摆与水平面成15°~20°;后蹬与前摆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夹角为100°~110°,支撑腿的支点到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5°~60°,支撑腿蹬离地面时膝夹角为150°~156°,因此,正确解决好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提高途中腿技术的关键。
对学生多进行一些发展腰背肌,髋腰肌,腿部力量及关节踝力量的专项性练习,并强调前脚掌积极扒地,高支撑,注意后蹬时摆动腿的蹬摆配合时机。经常编制一些有利于高抬大腿的组合练习。如:原地支撑高抬腿跑;高抬腿10m+途中跑20m+冲刺20m跑;高抬腿跑20m后过渡到途中跑10m等训练项目。在训练中强调途中跑膝前顶,颈部肌肉放松,收住下颏,保持上体微前倾。这样在训练中老师加以语言强调注意动作要领、姿势,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兴趣,又能在练习中纠正前摆高抬腿技术差,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的错误动作。
四、跑步时没有小腿和脚的后摆下压扒地动作,摆臂紧张,前后摆幅不均,向外偏
出现跑步时没有小腿和脚的后摆下压扒地动作错误的原因以及摆臂紧张,前后不向外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对技术概念不清楚,脚后跟或全后跟,全脚掌着地。2、踝关节和脚的支撑力量不足。3、膝关节紧张僵硬,小腿不能做出自然回摆积极扒地动作。4、肩部紧张,摆臂或对摆臂技术重视不够,随意摆动。5、协调性和柔韧性差。
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途中跑的正确技术要领,并示范动作,小腿肌群的作用,应加强小腿肌群的力量训练,提高脚的支撑能力和积极支撑意识,其次多做前脚掌着地跑,前摆下压跑,如做“车轮跑”,“跨步跑”等专门练习,改进跑步时没有小腿和脚的后摆下压扒地动作。再次,在练习摆臂时,要求虚握拳,肩部放松,肌肉放松,自然摆,并对学生加强对摆臂技术重要性的讲解,强调大幅度摆臂后摆到最高点时肘角保持90°,从原地摆臂练习,逐渐过渡到途中跑,克服摆臂紧张,前后摆幅不均,向外偏的错误动作。
正确的途中跑,要求头部正直,上体稍前倾。摆臂动作是以肩为轴前后摆动,颈、肩应放松,手成半握式伸直,臂弯曲,上臂与前臂约成90°,前摆时。肘关节角度小于90°,后摆时,肘关节应大于90°。摆动应自然,有力地前后摆动,向前摆动速度快,幅度大,手掌稍超过下颏;后摆时,肘稍朝外,不能耸肩,上臂摆到与地面接近平行。摆动腿要求:积极下压,用前脚掌富有弹性着地,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有利于缩短前支撑的时间,并能减少着地时间的阻力,有利于身体重心迅速前移,转入后蹬阶段,然后迅速屈膝屈踝缓冲,随着动作惯性,摆动腿大小腿折叠,迅速向前摆动并与支撑腿靠拢。随着身体的继续前移,当身体重心于位于支撑点上方时,身体重心接近最低点,支撑腿的膝关节约成136°~142°,踝背屈角约为85°~90°,身体重心刚超出支撑面瞬间,其位置于最低点,这时膝关节和踝关节屈角度最大,支撑腿伸肌形成良好的拉长压紧待发状态。在支撑腿缓冲过程中,另一侧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角处于最小状态,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少摆动阻力,加快摆动速度,从而增大后蹬效果。
结论:在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地、有效地进行科学分析,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在实践中对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时刻注意着预防错误动作的出现。错误动作产生后,在了解纠正错误原理的基础上,抱着积极的态度,在行之有效的训练中,把错误动作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教学练习,反复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定型,直至运用正确的动作规格完成动作,从而有效地达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刚:《短跑技术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袁作生 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短跑技术教学在体育课中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一旦学生按照自己错误的动作进行实践,不但会影响速度,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在短跑比赛中,短跑技术掌握的好坏,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为直接明显:如二十世纪初,短跑运动员在“快”的思想指导下,注意了步频快,形成大腿抬高,脚落地距身体投影点近,步幅较小的技术。后来人们采用“迈步式”跑的技术,上体直立或稍前倾,大腿抬得高并前伸小腿,脚落地距身体重心投影较远,脚后跟先着地,步幅大步频较慢。短跑技术由“踏步式”向“迈步式”技术发展,促进了短跑成绩的提高。但由于“迈步式”脚后跟先着地,产生的阻力较大,影响了步频提高。所以在“迈步式”跑法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膝关节放松,使小腿处于自然摆动状态,并用前脚掌着地,脚着地点距人体重心投影距离较适中,极大地促进了短跑成绩的提高。而现代短跑技术,更加强调大腿前摆较高,送髋积极,脚掌“扒地”动作轻快柔和,后蹬有力,蹬摆配合协调而富有弹性,摆臂幅度大而向前性好,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短跑速度一再提高。
在实际短跑教学中,错误动作对完整技术的影响和数量发生率往往比教材中涉及的要多,因此及时有效地纠正错误的短跑技术动作是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短跑技术教学中的错误动作从技术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出现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和错误动作之间的基本联系,进行细致的论述,并提出操作简易有效的纠正措施。
短跑的基本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四个环节组成。以下就短跑技术中常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纠正措施做几点论述分析。
一、蹬离起跑无力
产生蹬离起跑无力的原因有:1、两脚没有抵在起跑器的抵趾板上:2、起跑器抵趾板的角度和膝关节角度不合适:3、起跑时只有提腿意识,而无积极抬腿和用力蹬地的意识。
在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起跑器抵趾板的距离和各种角度是否合理,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普通式起跑器和拉长式起跑器的角度基本上相同。即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夹角分别成45°左右和60°—80°、两起跑器中轴线长约15㎝,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达到自己感到最舒适为宜。在听到“预备”口令后,臂部要稍高于肩部约10—20㎝,重心同时向前上方移动,检查此时前腿膝夹角是否达到90°—100°,后膝夹角达到110°—130°,两脚贴紧前后抵趾板上,或在教学时,同学以两人一组,用橡皮筋拉在腰间或肩部,做有阻力的起动加速练习,纠正无积极抬腿和用力蹬地的意识。
二、加速跑中过早抬体
在练习中,由于学生对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概念理解不正确,急于抬起上体,以及由于腿部力量差,怕身体前倾大摔倒,而过早抬起上体,这样就会减弱了加速跑的质量。在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教学过程中,纠正过早抬体的措施,一般是采用前倾度较大的站立起跑姿势来仿效起跑的第一步姿势,在欲摔而不倒的情况下做加速跑练习,同时要求学生1—6步低头猫腰跑,7—13步上体逐步抬起过渡到途中跑,进行反复练习来纠正过早抬体,如果是由于腿部力量差的,应多进行发展和提高腿部力量的专门练习。
三、途中跑时,前摆高抬腿技术差;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
由于学生对技术概念理解不清楚:髋关节和后肌群的柔韧性较差,或在跑时,大小腿折叠不好,直腿向前趟和腰腹肌、腿部力量不足都会产生前摆时高抬腿技术差的因素;而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除对技术概念模糊外,跑时蹬地不积极,踝关节力量差,颈部紧张,头和上体后仰,腰部无力,都是造成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的原因。
在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高抬腿的技术规格及途中跑送髋的技术要点,并给学生做示范,分析各个动作的要点,要做到突出送髋。大腿积极向前上方高抬,膝前顶并带动同侧髋前送。具体动作做法是:在途中跑中,随着支撑腿的蹬地,摆动腿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并带动同侧髋前移,大腿前摆与水平面成15°~20°;后蹬与前摆结束时,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夹角为100°~110°,支撑腿的支点到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5°~60°,支撑腿蹬离地面时膝夹角为150°~156°,因此,正确解决好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是提高途中腿技术的关键。
对学生多进行一些发展腰背肌,髋腰肌,腿部力量及关节踝力量的专项性练习,并强调前脚掌积极扒地,高支撑,注意后蹬时摆动腿的蹬摆配合时机。经常编制一些有利于高抬大腿的组合练习。如:原地支撑高抬腿跑;高抬腿10m+途中跑20m+冲刺20m跑;高抬腿跑20m后过渡到途中跑10m等训练项目。在训练中强调途中跑膝前顶,颈部肌肉放松,收住下颏,保持上体微前倾。这样在训练中老师加以语言强调注意动作要领、姿势,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田径技术的兴趣,又能在练习中纠正前摆高抬腿技术差,坐着跑,只抬腿不送髋的错误动作。
四、跑步时没有小腿和脚的后摆下压扒地动作,摆臂紧张,前后摆幅不均,向外偏
出现跑步时没有小腿和脚的后摆下压扒地动作错误的原因以及摆臂紧张,前后不向外偏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对技术概念不清楚,脚后跟或全后跟,全脚掌着地。2、踝关节和脚的支撑力量不足。3、膝关节紧张僵硬,小腿不能做出自然回摆积极扒地动作。4、肩部紧张,摆臂或对摆臂技术重视不够,随意摆动。5、协调性和柔韧性差。
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途中跑的正确技术要领,并示范动作,小腿肌群的作用,应加强小腿肌群的力量训练,提高脚的支撑能力和积极支撑意识,其次多做前脚掌着地跑,前摆下压跑,如做“车轮跑”,“跨步跑”等专门练习,改进跑步时没有小腿和脚的后摆下压扒地动作。再次,在练习摆臂时,要求虚握拳,肩部放松,肌肉放松,自然摆,并对学生加强对摆臂技术重要性的讲解,强调大幅度摆臂后摆到最高点时肘角保持90°,从原地摆臂练习,逐渐过渡到途中跑,克服摆臂紧张,前后摆幅不均,向外偏的错误动作。
正确的途中跑,要求头部正直,上体稍前倾。摆臂动作是以肩为轴前后摆动,颈、肩应放松,手成半握式伸直,臂弯曲,上臂与前臂约成90°,前摆时。肘关节角度小于90°,后摆时,肘关节应大于90°。摆动应自然,有力地前后摆动,向前摆动速度快,幅度大,手掌稍超过下颏;后摆时,肘稍朝外,不能耸肩,上臂摆到与地面接近平行。摆动腿要求:积极下压,用前脚掌富有弹性着地,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有利于缩短前支撑的时间,并能减少着地时间的阻力,有利于身体重心迅速前移,转入后蹬阶段,然后迅速屈膝屈踝缓冲,随着动作惯性,摆动腿大小腿折叠,迅速向前摆动并与支撑腿靠拢。随着身体的继续前移,当身体重心于位于支撑点上方时,身体重心接近最低点,支撑腿的膝关节约成136°~142°,踝背屈角约为85°~90°,身体重心刚超出支撑面瞬间,其位置于最低点,这时膝关节和踝关节屈角度最大,支撑腿伸肌形成良好的拉长压紧待发状态。在支撑腿缓冲过程中,另一侧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角处于最小状态,折叠越好,越能缩短摆动半径,减少摆动阻力,加快摆动速度,从而增大后蹬效果。
结论:在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地、有效地进行科学分析,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在实践中对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时刻注意着预防错误动作的出现。错误动作产生后,在了解纠正错误原理的基础上,抱着积极的态度,在行之有效的训练中,把错误动作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教学练习,反复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定型,直至运用正确的动作规格完成动作,从而有效地达到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刚:《短跑技术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袁作生 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