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低年级课堂的有情感朗读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 陈 会

【机构】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正文】      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整齐的动作,听到的是声情并茂的朗读,但是走近学生却没有听到发自内心的“大声疾呼”,没有看到由内而外的“激动表情”。多数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强迫”“要求”之下,猜测教师的想法,体验教师的感受,所以我们只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一个调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我们应认识到,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有感情朗读就是同学们以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解读,尽可能地贴近作者创作心境,用自己富有节奏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流畅地把作品念出声。
  如何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导入时,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可轻易地把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转换为形象艺术,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最直观的认知,或情景导入,或提问导入,我们应以各种方式努力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2. 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单一的朗读的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当学生对朗读产生厌恶时,何来真实自然的感情?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 
  3. 注重智慧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读得评价是很重要的,恰当的评价突出要激励性,强化学生读得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不要让这种“读得真棒”“读得好”这种评价过于泛滥,教师要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发展。如二年级上册《识字6》学生读过课文后,老师说:“你读得真不错,既正确又流利,不过这春雨下得有点大了,你能让雨下得小些吗?”这样既没有伤害学生朗读的的信心,又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让学生且行且进,且进且得,主动发展。除了语言的评价,也可以用热烈的掌声或者竖起大拇指等肢体语言进行评价。
  二、打好朗读的基础
  学生对文本的初读仅是从字义与语言表层去感知浅显的语气,读准、读通、读流利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惟有感情朗读才是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于言”
  ?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的基础。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发挥教师领头雁的作用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技巧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却是特别强我们许多教师也注意到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技能的训练,朗读技能的训练应突出表现为对朗读技法的无意识训练。这里的无意识,实指不刻意、机械地强调停顿、速度、轻重、升降的概念,而是通过范读示范、领读引领、比较自悟等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得到朗读技能训练。
  四、品味语言中朗读
  我在教《春笋》这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揣摩,感悟文字蕴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例如我指导学生体会“冒”这一个字,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将“冒”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接着让学生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兴高采烈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学生就能体会出春笋那难以阻挡的旺盛生命力。
  在指导朗读时,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去体悟和揣摩文本的情趣美、意蕴美。教师要引导学生 深入课文的情境,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五、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随着周围环境的气氛而变化。因此,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教学苏教版第三册《识字6》“杏花 春雨 江南”时,在播放江南水乡美景的同时也播放了《姑苏行》的音乐,然后学生徜徉在这样如诗如画的江南,他们的心底一定会升起一股温柔之感。
  崔峦理事长在“全国小语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发言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就能做到凭直觉和自动化,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同时,有感情朗读不仅仅是对朗读者自身的感染、提升,对受者来说,也是一次朗读期待被唤醒、被激发的过程,更是语言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会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朗读,教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不要生硬呆板地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朗读要有感情,不要一个声调读到底,注意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切忌单一的、机械化的朗读,一定要让朗读声情并茂。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这条大道上,将会走得又快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