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 苏雪梅

【机构】 山西晋城市陵川县崇文教办城内小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因此,教师应将课堂教学置于问题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思概括来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正文】
  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那么,在解决问题教学时,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解题的能力,让孩子们轻松的解决数学问题呢?下面就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探索谈几点浅见。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大亮点。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直接提供给学生的,学生一般不容易感受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教学实践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新课程强调开放性、生成性教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勇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向社会,这样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1、身临其境,解决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等教学手段,从生活实际中引入一些实物、场景,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依托这些情境进行分析比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 “三(1)班有36人,每4人种树12棵。这个班共种树多少棵?”问题时,通过3.12植树节,我带领全班36个同学植树的情景引入语言,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生活场景所吸引,头脑中马上出现了很多关于数学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问题,想一想怎样解决生活中这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是如此亲近,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数学问题,从而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2、用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把故事带进课堂,用故事来创设情境。比如教学《十几减几》时我们就可以用《小猫钓鱼》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帮小花猫和小黑猫解决问题,这样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愉悦。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一般教具所不具备的优势,它能使画、色、声、文综合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形成鲜明的表象。让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更能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解决问题例3”时,创设了学生春游乘车的情景,形象地模拟了“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开走了7辆车,余下的还要坐满3辆”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能独立的提出和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大胆的猜想、推测、探究,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1、认真审题,说题意
  说题意,就是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途述题意或数量关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仔细读题,说思路
  说思路,就是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用一定的数学术语有理有据有层次的表达解题的思维过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说解题思路,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出发,用综合的方法整理思路,也可以通过问题入手采取分析的方法说出思路,或者两者综合考虑说出思路。
  三、引导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经常安排一些同桌合作测量并计算物体面积的课后练习,让他们在学会合作的同时,加强对面积计算的熟练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并用这些策略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实现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