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王 健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中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初中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本文主要阐述了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不同方面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体育;渗透
【正文】
随着初中阶段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的局面来看,这种以考试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更大的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相应的问题随之出现,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体育课上的训练强度逐渐加大,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思想品质都进行了新一轮的磨练和考验。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了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生,每个都是家中的公主、王子,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主动性差,贪玩、安全的意识差,不愿亲力亲为,怕苦怕累等情况。这些隐藏的困难特点,也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逐一解决的。在这样的以考试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更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教育以无形的形式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如何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密切结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树立德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要求老师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教育学生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如向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多少年以后,你在学生们心中,始终是很崇高的,这样在体育课上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很好的渗透了德育教育,从而充分的发挥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二、针对学生特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在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创造契机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
每一项的体育活动本身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运动员造成的困难又不尽相同,老师要针对不同项目,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如:跳高、鞍马、单双杠等除了技术之外,学生最难过的还是心理关,教师可以对运动员渗透“信心”教育,向学生灌输“信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有信心未必会赢,但无信心一定会输”的自信教育,以此引导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并以此为例,在全班铺开“信心”教育。
四、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会存在畏难情绪,例如跳高练习,多数情况学生都以失败收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关,也有怕苦、胆怯、怕困难的心理原因,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他们畏难胆怯时,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他们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五、形成自我的约束和团结合作意识
大雁之所以能够飞越千里,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多么的强,而是因为他们团结起来,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让他们达到了独自所难以实现的迁徙。在一个团队里面,队员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团队精神,如果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团队中,将整个团队的能力发挥到极限,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甚至超出我们所期望的结果,达到我们所未意料到的良好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打造高效能的团队,增强队员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体育教学多在室外,活动范围大,外界干扰大,组织教学相对困难一些,只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才能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品德,同样在练习和竞赛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作风。例如在篮球竞赛中,不仅需要个人有良好的运动技能,更要整个团队紧密协调的配合,如果只着重个人效果,忽略了团队的作用,很难取得优异战绩。因此要形成自我的约束,增强团队精神。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此外,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讲述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还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发展的坎坷历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总之,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在体育课中我们不仅要努力上好专业课,而且还必须同时上好德育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体育课中体育、德育“双丰收”。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阶段,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随着初中阶段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的局面来看,这种以考试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更大的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相应的问题随之出现,为了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体育课上的训练强度逐渐加大,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思想品质都进行了新一轮的磨练和考验。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了现实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生,每个都是家中的公主、王子,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主动性差,贪玩、安全的意识差,不愿亲力亲为,怕苦怕累等情况。这些隐藏的困难特点,也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逐一解决的。在这样的以考试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更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教育以无形的形式渗入到教学过程中,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如何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密切结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树立德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要求老师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教育学生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如向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多少年以后,你在学生们心中,始终是很崇高的,这样在体育课上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又很好的渗透了德育教育,从而充分的发挥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二、针对学生特点,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在这个阶段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心理上还不成熟,性格还没有固定,是幼稚性、依赖性、独立性、自觉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个性,但是遇到困难,很难自我解决,容易灰心丧气。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结合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体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疑虑心理,使他们信任老师,利用教学形式和内容去引导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当包含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根据德育内容要适时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三、创造契机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
每一项的体育活动本身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运动员造成的困难又不尽相同,老师要针对不同项目,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如:跳高、鞍马、单双杠等除了技术之外,学生最难过的还是心理关,教师可以对运动员渗透“信心”教育,向学生灌输“信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有信心未必会赢,但无信心一定会输”的自信教育,以此引导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并以此为例,在全班铺开“信心”教育。
四、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个别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会存在畏难情绪,例如跳高练习,多数情况学生都以失败收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有技术和身体素质有关,也有怕苦、胆怯、怕困难的心理原因,教师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当他们畏难胆怯时,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当他们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当他们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
五、形成自我的约束和团结合作意识
大雁之所以能够飞越千里,不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有多么的强,而是因为他们团结起来,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让他们达到了独自所难以实现的迁徙。在一个团队里面,队员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团队精神,如果能够运用到我们的团队中,将整个团队的能力发挥到极限,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甚至超出我们所期望的结果,达到我们所未意料到的良好效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打造高效能的团队,增强队员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体育教学多在室外,活动范围大,外界干扰大,组织教学相对困难一些,只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才能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的品德,同样在练习和竞赛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作风。例如在篮球竞赛中,不仅需要个人有良好的运动技能,更要整个团队紧密协调的配合,如果只着重个人效果,忽略了团队的作用,很难取得优异战绩。因此要形成自我的约束,增强团队精神。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
此外,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讲述我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还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发展的坎坷历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总之,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在体育课中我们不仅要努力上好专业课,而且还必须同时上好德育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体育课中体育、德育“双丰收”。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阶段,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