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我喜欢上数学课——谈关于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赖国勇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初级中学
【正文】 课间操后,几个同学围着我问:“老师,下节课是不是数学课?”“我喜欢上数学课!”……,看着同学们像一群喜鹊一样朝教室走去,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起来,同学们喜欢我的数学课,真是太让我高兴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经常听到所教班级的学生说,上数学课没意思,数学太难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等,是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进行课堂活动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教师经常满堂灌,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就感觉乏味了,更别说如何让学生喜欢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慢慢体会到,不能再按传统教学方法去教学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课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也能给同学们带来成功的快乐。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愉快的情绪下记忆力、接受能力都处在极佳状态,此时学习效率最高。
因此,在教学时,我改变以前的平铺直板的课堂教学习惯。
首先,课堂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比如,有的同学写解题过程时,爱漏写符号,我会说某某同学饿了,把符号“吃掉了”。设未知数时,有些同学不带单位,我会说“设小丽为x,到底是x岁、还是x斤或x吨呢?”同学们听了这些话,不仅乐了,还明白了不带单位的坏处。初一刚开始时,把数的正、负号看成是人的性别,上一步的是负数,下一步却抄成了正数,就像女同学下一级楼梯就“变”成了男同学了,只因为少了一个负号!同学们听了,自然就容易记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又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a≠0),这个隐含条件时,我时常提醒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猎人(a),它布下了一个陷阱,你们不能掉进去喔。讲公式,与时,为了让同学们分清两公式的区别,我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出了事情就要商量,一个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小心过日子了”,中的a只能大于或等于0,而两个人好商量,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中a可以取任何数。这样对公式和中的a取值范围就很容易区分和掌握了,等等。在课堂中讲一些像这样的语言,既提醒同学们改正了错误,又增长了记忆。
二、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使同学们觉得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比如,我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一个男孩生病了,他躺在床上好几天不能起来,小男孩那双机灵的眼睛正盯着天花板,他在看什么呢?噢,原来,天花板角落上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在前后左右不停地爬行,爬过的路线像什么?小男孩想呀想呀,终于发现了,无论小蜘蛛爬到哪里,都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小男孩就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他从蜘蛛织网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直角坐标系,对人们今后研究许多难度很大的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笛卡儿的“平角直角坐标系”……。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所学知识的来源,还能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三、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生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提出如下问题:“有一河流,河面很宽,河里有鳄鱼,河对岸有一电线杆,如何求河面宽度?”所需工具和方法不限。问题一出,课堂展开了激烈讨论,同学甲说:“游到河对岸去。”马上遭到反对,“会被鳄鱼咬。”同学乙说:“在河面搭板桥过去测量”也遭到反对“河面宽,这样的桥如何搭得好”……后来,同学丙说,在岸边用测角仪测出电线栏顶端的仰角,也有同学反对,“你只知道一个角,还是不够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继续讨论……,最后,一位平时不太爱出声的张同学说:“在某处A点用测角仪测出电线杆顶部的仰角,再前进一定距离到岸边B点又测得其仰角,可求得河面的宽。”他说完,全班窃窃私语,过了一会不知谁喊了一声:“张,你的办法还真行!”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让他们体验成功,这无疑是同学们增强学习信心的催化剂。
四、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介绍刘某、杨某、祖某、陈某等等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辉煌成绩,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在讲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说,一般人认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的,其实我国数学家赵君卿在研究“勾股圆方园”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2cx+a2=0时,就说过:“其倍弦(c)为广袤合,令勾股见者自乘为其实”也即是有x1+x2=2c,x1x2=a2,他所讲的意思和韦达定理是一样的,但比韦达的发现早1300多年。
课堂中还可以设置一些与数学课有关的游戏比赛等,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在比赛中学到数学,享受数学、欣赏数学。那还有谁会说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呢,不会,学生们只会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数学课的开始,因为,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了。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经常听到所教班级的学生说,上数学课没意思,数学太难学,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等,是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进行课堂活动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教师经常满堂灌,一节课下来,学生也就感觉乏味了,更别说如何让学生喜欢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慢慢体会到,不能再按传统教学方法去教学了,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让同学们感觉到数学课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它也能给同学们带来成功的快乐。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愉快的情绪下记忆力、接受能力都处在极佳状态,此时学习效率最高。
因此,在教学时,我改变以前的平铺直板的课堂教学习惯。
首先,课堂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比如,有的同学写解题过程时,爱漏写符号,我会说某某同学饿了,把符号“吃掉了”。设未知数时,有些同学不带单位,我会说“设小丽为x,到底是x岁、还是x斤或x吨呢?”同学们听了这些话,不仅乐了,还明白了不带单位的坏处。初一刚开始时,把数的正、负号看成是人的性别,上一步的是负数,下一步却抄成了正数,就像女同学下一级楼梯就“变”成了男同学了,只因为少了一个负号!同学们听了,自然就容易记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又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a≠0),这个隐含条件时,我时常提醒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猎人(a),它布下了一个陷阱,你们不能掉进去喔。讲公式,与时,为了让同学们分清两公式的区别,我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出了事情就要商量,一个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小心过日子了”,中的a只能大于或等于0,而两个人好商量,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中a可以取任何数。这样对公式和中的a取值范围就很容易区分和掌握了,等等。在课堂中讲一些像这样的语言,既提醒同学们改正了错误,又增长了记忆。
二、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使同学们觉得数学课堂不再枯燥无味。比如,我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一个男孩生病了,他躺在床上好几天不能起来,小男孩那双机灵的眼睛正盯着天花板,他在看什么呢?噢,原来,天花板角落上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在前后左右不停地爬行,爬过的路线像什么?小男孩想呀想呀,终于发现了,无论小蜘蛛爬到哪里,都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小男孩就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他从蜘蛛织网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直角坐标系,对人们今后研究许多难度很大的几何问题和代数问题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笛卡儿的“平角直角坐标系”……。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所学知识的来源,还能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三、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生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提出如下问题:“有一河流,河面很宽,河里有鳄鱼,河对岸有一电线杆,如何求河面宽度?”所需工具和方法不限。问题一出,课堂展开了激烈讨论,同学甲说:“游到河对岸去。”马上遭到反对,“会被鳄鱼咬。”同学乙说:“在河面搭板桥过去测量”也遭到反对“河面宽,这样的桥如何搭得好”……后来,同学丙说,在岸边用测角仪测出电线栏顶端的仰角,也有同学反对,“你只知道一个角,还是不够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继续讨论……,最后,一位平时不太爱出声的张同学说:“在某处A点用测角仪测出电线杆顶部的仰角,再前进一定距离到岸边B点又测得其仰角,可求得河面的宽。”他说完,全班窃窃私语,过了一会不知谁喊了一声:“张,你的办法还真行!”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让他们体验成功,这无疑是同学们增强学习信心的催化剂。
四、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介绍刘某、杨某、祖某、陈某等等数学家在数学方面的辉煌成绩,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在讲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说,一般人认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的,其实我国数学家赵君卿在研究“勾股圆方园”在解一元二次方程x2-2cx+a2=0时,就说过:“其倍弦(c)为广袤合,令勾股见者自乘为其实”也即是有x1+x2=2c,x1x2=a2,他所讲的意思和韦达定理是一样的,但比韦达的发现早1300多年。
课堂中还可以设置一些与数学课有关的游戏比赛等,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在比赛中学到数学,享受数学、欣赏数学。那还有谁会说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呢,不会,学生们只会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数学课的开始,因为,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