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作者】 赛艳霞
【机构】 甘肃省徽县伏家镇学区中心小学
【正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落花生》一课中,有位老帅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有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五、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桓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兴趣受到客观原因(困难、挫折)的阻挠时,就半途而废了,这种没有持恒心,没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是不会攀登科学辉煌顶点的。创新人才之所以会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依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这种品质。例如:在总结《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问:“假如小时候的张衡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地动仪吗?为什么?”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于是老师总结:“同学们,愿意以张衡为榜样吗?(生:”愿意“)
1、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绘画、舞蹈、书法等,说不定未来的绘画家、舞蹈家、书法家等等就在我们班上呢!
2、张衡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才会让他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证明,最终取得杰出成就。那么,同学们在课上就要做到不轻易动摇自己的意见,坚持己见。这位老师善于抓住课本中典型榜样,找到“结合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持恒心,树立他们远大理想。课文中的榜样有很多: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把握,及时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自信地发表意见。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又如:《落花生》一课中,有位老帅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有问:“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叫落花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引导其自觉读书,了解课文内容。
三、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
四、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五、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桓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兴趣受到客观原因(困难、挫折)的阻挠时,就半途而废了,这种没有持恒心,没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是不会攀登科学辉煌顶点的。创新人才之所以会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依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这种品质。例如:在总结《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问:“假如小时候的张衡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地动仪吗?为什么?”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于是老师总结:“同学们,愿意以张衡为榜样吗?(生:”愿意“)
1、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绘画、舞蹈、书法等,说不定未来的绘画家、舞蹈家、书法家等等就在我们班上呢!
2、张衡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才会让他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证明,最终取得杰出成就。那么,同学们在课上就要做到不轻易动摇自己的意见,坚持己见。这位老师善于抓住课本中典型榜样,找到“结合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持恒心,树立他们远大理想。课文中的榜样有很多: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把握,及时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