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作者】 郑朝晖

【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实验小学



【正文】

  要:教育要由原来的“受人以鱼”转向“受人以渔”,学习数学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由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再创造”学习是一种最自然、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关键词:数学学习  再创造  兴趣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人类最需要的是学会掌握有用的知识,“求知”的意义已经从能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展和使用信息。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是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去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动力。如果教师能够较好地创造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必然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一些素材(如:主题图、数学故事、情景人物等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是否完整,教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的要求,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教材的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各年级的教学都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当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A、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情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的过程。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以“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地利用这些活动素材,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加以指导。

B、鼓励算法多样化。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师应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鼓励算法多元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C、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是的实践活动。注意考查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四、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不必也不能强求思维的一致性。当今的课堂上,我们看到更多的应是个性的张扬,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                                                                                   

A、 让学生自己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研究的内容。

B、 让学生亲历。重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需要,在调查情况、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利用整理后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供并引导学生例举学习材料,设计开放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化富有个性的学习行为。

C、 让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要让学生有奇特的想法,有新颖的做法,有不同的见解,而不能以统一的要求去框住学生的思路,或让学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

五、回归生活,实践应用,关注应用性的数学。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源于现实,又必须应用于现实。数学内容应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经验而开展,并在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前提下又回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在问题解决中提高应用意识,在迁移发展中拓展思维潜能。要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现实的世界的习惯与意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快意。

参考文献

熊生贵【主编】.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蔡京玉【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