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简析初中语文阅读提升实践

【作者】 黄萍媛

【机构】 新疆博乐市第八中学

【摘要】语文课程新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初中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这进一步显示出对中学生开展“阅读指导课”教学的迫切性。
【关键词】读指导课;阅读量;大语文阅读观;绿色阅读
【正文】
  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开设“阅读指导课”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教育部在2003年5月1日,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通知(教基[2003]5号),对现代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要求。“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
  可见,提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效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一种“大语文阅读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直是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探索的话题。我们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课内实施”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运作机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学生的男女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女生对课外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并常年坚持阅读,但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面相当狭窄、数量不足、阅读效率不高。学生书籍的来源主要是自己购买的占48.6%,而相对在课堂上利用书籍的量是有限的。
  其次,对语文课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语文教师工作虽然勤恳认真,但总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没有一种对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担心学生这不会那不懂,导致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控制的多,学生阅读的少,积累的少。教学常规的各项活动,把老师的积极性都泯灭了,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也在消失着。高耗低效的语文教学局面不可避免的约束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课外阅读,课内实施”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改变?我们以语文教研活动为抓手,围绕“大语文阅读观”, 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展开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促进学生大量的阅读。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大家提高了认识:中学时代基于大量阅读而习得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受益匪浅。
  语文素养的获得,不是靠语法分析,而是靠大量语言的浸润、滋养。这样的浸润分内外两层:外在的,是言语技能的提高;内里的,是精神的丰富、文化涵养的加深和个体生命的成长。内外结合,形成语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不断生成和发展,精神世界也在不断丰富。语言和精神领域建立的联系越广泛、越紧密,学生语感的活性就越强,语言再生功能就越大。所以,如果语文教学不认识到、不着眼于“内里”,那么,“外在”的所谓语言能力也就难以形成。简而言之,着意于“精神”,方可得益于“技能”。有了上述认识,学校按照“课外阅读,课内实施”的思路,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其一,加强教研组的理论指导和培训。为帮助教师提升文学修养,我们在全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上,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指导,使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学习氛围空前的高涨,教师的读书面得到了扩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
  其二,举办家长培训班。我们围绕本县“书香家庭”和“书香小博士”的评选,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课外阅读的系列培训,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在陶冶情操、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为孩子设置书柜、购买图书,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家长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读书的氛围也相应地扩大了,家长们对书籍的热爱也得到了空前的扩大。书籍成为家庭的必需品。
  其三,在语文课上构建了大阅读指导课。现在,我们对每一册语文课本中编写的六个单元的课文,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利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与山东省教育厅编写的《新课堂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几倍,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大大地提高。
  另外,我们还利用点滴的时间,建议学生自由购买图书,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必须每个人每月购买一本《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相关的书籍,在班级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的阅读视野。
  其四,我们围绕郯城县《“悟文析法”读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契机,要求学生建立读书札记,每天积累两条成语和意思,记诵一条名人名言,摘抄一段文章,建立阅读卡片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其五、开设主题学习馆,变革图书运转模式。学校以经典诗文诵读为龙头,拉动课外阅读,扩充学生实际的语文课程。从装备入手,我们将原先的图书室一分为二:藏书室、班级书柜。学校以级部、图书内容等因素为依据,将各类图书搭配起来,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500册图书成为“营养套餐”,分配到各班书柜,班级书柜的图书半学期更换一次。藏书室是仓库,是中转站,班级书柜是“营业所”。每个教室都是阅览室。
  其六,变革语文课程,让经典诗文诵读登堂入室。对于经典诗文诵读课,我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题组的成员率先作了探索研究,他们各自寻找研究课的切入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共同研讨,形成共享的课程资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学校的语文教学状况大为改观:学生爱看课外书了,学得轻松快乐了,学生眼界也变得开阔了。于是,我们的课程改革中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深入落实“大语文阅读观”的建设,使学生的读写有机结合。经过我们积极的构建,学生的课外阅读变得可操作性更强,“人文阅读”、“绿色阅读”真正地走进了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始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情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