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有效使用课后练习
【作者】 伦华青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摘要】轰轰烈烈的课改之后,新的理念深深扎入老师们的心。笔者身边许多老师在新理念指导下,深入探究文本,使用生动直观课件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等等。却几乎听不到有老师谈及课后作业的研究或创新。问其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编写有什么看法?大部分老师认为习题编写过于简单,题型变化不大,达不到强化知识点的目的。大家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弃之不顾,自己另外设计一套适合本班学生的训练题。难道简单的课后练习真的没有什么“可用”吗?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呢?怎样让它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呢?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课后练习学问大着呢。它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让学生多样化去完成,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关键词】有效使用;课后练习;小学语文
【正文】
课后练习(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前的导读与思考题)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库。它不但展示了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且隐含着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帮助教师解读和把握课文。教师只要在备课时认真对待,课堂上逐一落实,就能借助这一板块来巩固基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其思维品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多年来,笔者从多角度认识课后练习题,并在教学中开发利用练习资源。
一、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类型
1.积累性练习
课本一般情况下安排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是默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或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带
点词语的作用等。这些练习题为学生积累和巩固字词方面打下基础。
2.理解性练习
课后练习常常出现“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里有哪些变化”等课文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领会把握的内容;也会有“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下面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对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等。
3.拓展性练习
课本里,老师们会看到阅读链接、资料袋、小练笔等拓展性练习,这些题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或升华主题或者续编创作造。
4.实践性练习
课标实验小学语文教材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后练习编排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综合性学习。如《窃读记》课后的练习:“我们来自由组成小组展开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等”由学生在课外或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或采访某人等来完成。
二、练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小语特级教师李勤在《教材解读与处理》中写道:“读懂课后练习中渗透的训练点,更好地落实教材承载的学习任务。” 这就告诉我们课后练习题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去钻研其中蕴藏的价值。使它不再成为虚设。示意大家根据编排意图发挥课后作业的效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开发利用练习资源的几点有效做法:
1.用于课前预习的依据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用课后作业作为
预习思考题。例如,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课后练习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天空,再读一读。《触摸春天》中课后练习我们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电的词语,在抄下来……这类练习题在预习中,让学生先进行揣摩,为课堂教学做铺垫。而像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中第一题,有感情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等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整体了解课文;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把握文中的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用于教学设计
课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把课后作业当做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有效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堂的教学,笔者以课后第二题复习导入,既强化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又让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复述出来。接着,导入本课目标2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去追上连队呢?提出疑惑之后出示自学要求(1)浏览课文,找出战士们第一次完成任务后不去追连队的原因。(2)认真读一读战士们完成两次掩护任务的语段,比较看看哪一次写得更具体一些?那一些语句打动了你,请用横线划下来。这个设计,其实是把课后第四题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接着的教学,学生读语段、画动词、谈感受等。把读、听、说、等技能一起训练,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3.用于课堂讨论
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有时候我们可以将有价值的练习题用作课堂讨论的主线。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第三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1)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2)……”这是启发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对精彩语句惊醒揣摩,提出质疑。笔者在教学时,围绕这一练习,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灵活组织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用于课堂练笔
课堂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既是对文本的加深理解、感悟,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比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爱,然后说说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类似的事的感受,最后写下来。
5.用于课外拓展
语文学习的时空是非常广阔的。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也要超越文本,根据课后习题索引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语文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例如,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笔者根据课后资袋料的介绍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喜欢的故事,扩大学生阅读范围,拓展其视野。这是新课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课余,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等等,帮助学生利用课文这把“钥匙”打开阅读名著的大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作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关注课后习题,共同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
课后练习(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略读课文前的导读与思考题)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库。它不但展示了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且隐含着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帮助教师解读和把握课文。教师只要在备课时认真对待,课堂上逐一落实,就能借助这一板块来巩固基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其思维品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多年来,笔者从多角度认识课后练习题,并在教学中开发利用练习资源。
一、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课后练习类型
1.积累性练习
课本一般情况下安排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是默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或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带
点词语的作用等。这些练习题为学生积累和巩固字词方面打下基础。
2.理解性练习
课后练习常常出现“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里有哪些变化”等课文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领会把握的内容;也会有“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下面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等对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等。
3.拓展性练习
课本里,老师们会看到阅读链接、资料袋、小练笔等拓展性练习,这些题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或升华主题或者续编创作造。
4.实践性练习
课标实验小学语文教材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后练习编排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综合性学习。如《窃读记》课后的练习:“我们来自由组成小组展开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等”由学生在课外或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或采访某人等来完成。
二、练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小语特级教师李勤在《教材解读与处理》中写道:“读懂课后练习中渗透的训练点,更好地落实教材承载的学习任务。” 这就告诉我们课后练习题的重要性,要求大家去钻研其中蕴藏的价值。使它不再成为虚设。示意大家根据编排意图发挥课后作业的效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开发利用练习资源的几点有效做法:
1.用于课前预习的依据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用课后作业作为
预习思考题。例如,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课后练习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天空,再读一读。《触摸春天》中课后练习我们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带电的词语,在抄下来……这类练习题在预习中,让学生先进行揣摩,为课堂教学做铺垫。而像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中第一题,有感情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等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整体了解课文;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问题,把握文中的重难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用于教学设计
课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把课后作业当做课堂教学的一根主线,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有效展开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堂的教学,笔者以课后第二题复习导入,既强化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又让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复述出来。接着,导入本课目标2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去追上连队呢?提出疑惑之后出示自学要求(1)浏览课文,找出战士们第一次完成任务后不去追连队的原因。(2)认真读一读战士们完成两次掩护任务的语段,比较看看哪一次写得更具体一些?那一些语句打动了你,请用横线划下来。这个设计,其实是把课后第四题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接着的教学,学生读语段、画动词、谈感受等。把读、听、说、等技能一起训练,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3.用于课堂讨论
为了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有时候我们可以将有价值的练习题用作课堂讨论的主线。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第三题,“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1)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2)……”这是启发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对精彩语句惊醒揣摩,提出质疑。笔者在教学时,围绕这一练习,引导学生讨论,提出质疑,灵活组织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用于课堂练笔
课堂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既是对文本的加深理解、感悟,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比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爱,然后说说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类似的事的感受,最后写下来。
5.用于课外拓展
语文学习的时空是非常广阔的。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也要超越文本,根据课后习题索引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语文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例如,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笔者根据课后资袋料的介绍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喜欢的故事,扩大学生阅读范围,拓展其视野。这是新课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课余,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等等,帮助学生利用课文这把“钥匙”打开阅读名著的大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习题作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根据课标精神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关注课后习题,共同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