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作者】 阳祖艳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宝钢希望小学
【摘要】“勤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与正确的指导下,学会自主阅读,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写作灵感,积累写作素材,在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其写作热情被点燃,进而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真正达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整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养成教育;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正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有了阅读的积累,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情可抒;学生愿写、想写、会写,写作就会水到渠成,马到成功。
一、注重阅读习惯,培养写作兴趣
好习惯,益终生。赫尔说:“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日思夜念的大事。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到: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罢休。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长期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即:熟读、背诵的习惯;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规范地书写的习惯;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等等。
语文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我们只有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学语文,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真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学出味来,学生才会感兴趣。例如,识字教学,我就特别注重趣味的引入。有时可以进行情境识字;有时可以游戏识字;有时可以故事识字;有时可以偏旁识字;有时加减识字;有时迁移识字;有时可以利用顺口溜识字等等。比如:“国:口中含了一块玉”;“左、右”:“左下工,右下口”;“坐”:“二人土上立”;“姓名”:“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等。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真是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生活是万卷书,生活是万花筒。情景交融的生活会让我们的教学妙趣横生,有滋有味。如我在组织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因为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情景的诗。我有效引入生活佳境,巧问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离开家乡的?他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意境。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那么,学生就会“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
二、注重博采众长,善于厚积薄发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两不误。《提高写作技能》(美国)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实验:“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由此可见,只是读,包括读在内的多种途径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就可以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善于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兴趣;授予积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构建不竭的积累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并适时运用。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教会有灵性,灵性是什么?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所产生的智慧。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书到用时方很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本人认为,我们所学习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每一篇都有值得借鉴的写作价值,切实帮助学生学会注重从教材的阅读中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
“操千曲却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中的积累,可以是一个好词、一句佳句、一段精彩的片段等,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会有所侧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如我在组织学习《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时,该段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在构段方式上属于先总后分的写法。我抓住这一宝贵的仿写教学资源,让学生默读感悟这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规律,并告诉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此时再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写法写一个小片断,学生就会觉得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教学中的读与写就自然融会贯通了。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要任务,语言积累的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有时需要读中积累;有时需要学中积累;有时需要说中积累;有时需要用中积累;有时需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等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用我手写我心”“一字值千金”则突出了写的必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说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更精彩。
怎样引导学生学写作,长期的作文教学说明:第一,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自信心。“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勤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第二,用我手写我心,做到“言为心声”。引导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发挥写作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说广告、议影视、评时事、议趣闻、写日记、练书信、讲童话、说寓言、想儿歌、编故事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真正动起来,说真话、讲实话、抒心情,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哪怕在教师看来是那么的幼稚可笑,也是学生难能可贵的童真。第三,循序渐进,提高技法。我们可以把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技巧行之有效地加以应用,活学活用。第四,养成写正楷字、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规范自己的语言等等。只有多读,勤于积累,做到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文思泉涌。
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学习写作其实最好的捷径就是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我们都要学会处处留心,为我所用,方是长进。
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唐代诗人罗隐的诗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就应具备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的品性,方能酿出香甜美味之蜜;一个善于教育的老师就应具备养蜂员的睿智,方能收获香甜美味之蜜。
教材是我们进行开放性作文教学的读写阵地。许多课文都是写作的典范,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理解,还要着眼于写作表达。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守株待兔》时,充分利用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特点。寓言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提问:还会有兔子来撞在这棵树上吗?这个人还会和上次一样捡到兔子吗?他的生活会怎么样?……这样顺着课文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既延伸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生活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在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平时的交往,礼让时用“请”,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用“谢谢”,耽误了别人,阻碍了他人时用“对不起”,原谅他人的过失、错误并得到了对方的道歉时用“没关系”,初次见面说“您好”,与他人友好分手时说“再见”等等,既是得体的语言,也是做人的标准,更是作文的要求。简简单单的这些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素材,我们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注重读写结合,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双翼,我们只有既重视阅读教学的分析又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读与写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史峰.给害怕写作文的同学“壮壮胆”[J];学生之友;2013年09期;
[2]滕志平.作文的“潜伏”[J];新课程(上);2014年03期;
[3]王丽红.论作文教学的科学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02期;
[4]黎媛秀.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新课程(下);2015年02期;
[5]张兰芳.作文课,从聊天开始[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04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有了阅读的积累,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情可抒;学生愿写、想写、会写,写作就会水到渠成,马到成功。
一、注重阅读习惯,培养写作兴趣
好习惯,益终生。赫尔说:“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叶圣陶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日思夜念的大事。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地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做到: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罢休。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认为,长期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即:熟读、背诵的习惯;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规范地书写的习惯;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等等。
语文包罗万象,异彩纷呈。我们只有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学语文,才能真正领悟语文的真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学出味来,学生才会感兴趣。例如,识字教学,我就特别注重趣味的引入。有时可以进行情境识字;有时可以游戏识字;有时可以故事识字;有时可以偏旁识字;有时加减识字;有时迁移识字;有时可以利用顺口溜识字等等。比如:“国:口中含了一块玉”;“左、右”:“左下工,右下口”;“坐”:“二人土上立”;“姓名”:“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等。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真是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生活是万卷书,生活是万花筒。情景交融的生活会让我们的教学妙趣横生,有滋有味。如我在组织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因为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情景的诗。我有效引入生活佳境,巧问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离开家乡的?他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有效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的意境。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效果,那么,学生就会“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
二、注重博采众长,善于厚积薄发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两不误。《提高写作技能》(美国)一书中介绍过一个实验:“只读不写或只写不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由此可见,只是读,包括读在内的多种途径的语文素养的培育,就可以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水涨船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善于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兴趣;授予积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构建不竭的积累动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并适时运用。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教会有灵性,灵性是什么?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所产生的智慧。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书到用时方很少。”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本人认为,我们所学习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每一篇都有值得借鉴的写作价值,切实帮助学生学会注重从教材的阅读中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中之重。
“操千曲却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中的积累,可以是一个好词、一句佳句、一段精彩的片段等,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会有所侧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如我在组织学习《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时,该段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在构段方式上属于先总后分的写法。我抓住这一宝贵的仿写教学资源,让学生默读感悟这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规律,并告诉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此时再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仿照这段写法写一个小片断,学生就会觉得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教学中的读与写就自然融会贯通了。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重要任务,语言积累的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有时需要读中积累;有时需要学中积累;有时需要说中积累;有时需要用中积累;有时需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等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用我手写我心”“一字值千金”则突出了写的必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说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更精彩。
怎样引导学生学写作,长期的作文教学说明:第一,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自信心。“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勤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第二,用我手写我心,做到“言为心声”。引导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给他们充分发挥写作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说广告、议影视、评时事、议趣闻、写日记、练书信、讲童话、说寓言、想儿歌、编故事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真正动起来,说真话、讲实话、抒心情,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哪怕在教师看来是那么的幼稚可笑,也是学生难能可贵的童真。第三,循序渐进,提高技法。我们可以把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技巧行之有效地加以应用,活学活用。第四,养成写正楷字、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规范自己的语言等等。只有多读,勤于积累,做到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文思泉涌。
语文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学习写作其实最好的捷径就是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我们都要学会处处留心,为我所用,方是长进。
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正如蜜蜂的采花与酿蜜。唐代诗人罗隐的诗道出了其中的真谛:“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因此,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就应具备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的品性,方能酿出香甜美味之蜜;一个善于教育的老师就应具备养蜂员的睿智,方能收获香甜美味之蜜。
教材是我们进行开放性作文教学的读写阵地。许多课文都是写作的典范,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理解,还要着眼于写作表达。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守株待兔》时,充分利用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特点。寓言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提问:还会有兔子来撞在这棵树上吗?这个人还会和上次一样捡到兔子吗?他的生活会怎么样?……这样顺着课文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既延伸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生活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在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平时的交往,礼让时用“请”,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用“谢谢”,耽误了别人,阻碍了他人时用“对不起”,原谅他人的过失、错误并得到了对方的道歉时用“没关系”,初次见面说“您好”,与他人友好分手时说“再见”等等,既是得体的语言,也是做人的标准,更是作文的要求。简简单单的这些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写作素材,我们岂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说一千,道一万,只有注重读写结合,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双翼,我们只有既重视阅读教学的分析又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读与写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史峰.给害怕写作文的同学“壮壮胆”[J];学生之友;2013年09期;
[2]滕志平.作文的“潜伏”[J];新课程(上);2014年03期;
[3]王丽红.论作文教学的科学化[J];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02期;
[4]黎媛秀.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新课程(下);2015年02期;
[5]张兰芳.作文课,从聊天开始[J];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