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 芶开发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西洒镇扭扣国立希望小学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小学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设疑问难;师生互动
【正文】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需要积极构建宽松、自然、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独立学习、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使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获得真正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个适宜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情境。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将抽象、笼统的数学知识予以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创设有效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深入钻研、精心设计、努力探索。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灵活设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做到学以致用,就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需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原则。
  本人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使学生身心愉悦并且为之入迷,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交流、互动,使学生乐在其中,感觉数学学习时间短暂而愉悦,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只有教“活”,学生才能学活。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讲活了”。精辟的论断,独到的见解,给小学数学课的教改指明了方向。“活”堪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精髓,努力研究情境创设,“把课教活”,是使小学数学教学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是不容忽视的新课程理念。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教师只有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才会无拘无束,发挥想象,放飞思维,展示才能。
  二、注重巧妙提问,激发学生睿智
  课堂提问是一门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教学艺术,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是教师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法宝,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只有问得准、问得巧,才能答得全、答得妙。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清代散文家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也。”圣人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学者说:“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创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深入教材,充分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做到“准、趣、悬、巧”。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所提问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层次性等。既要注重教师的巧问,也要注重学生的发问。只有师生恰到好处的互问,才能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疑问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是思维的闸门、智慧的开端、发现的基石,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巧妙的提问就如同投入平静湖水中的一粒石子,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涟漪、思维的浪花,实现学生的主体探究与全面发展,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组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因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推导是重点,我出示一个长6宽3的长方形。然后提出问题: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得出四种计算方法,即:①(6+3)×2;②6+6+3+3;③6×2+3×2;④6+3+6+3。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为:C=(a+b)×2,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的思维被不断地激活,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教师要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多思考、多讨论、多归纳、多质疑、多发问、多实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此这般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岂能不活,学习效率岂能不高?
  三、丰富活动形式,促进互动课堂
  小学生爱玩,好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多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有利于为他们自我表现和互相交流提供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是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梦寐以求的大喜事。
  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培养出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以思维促活动,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探索多种有效策略,打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既动脑,又动手;既动眼,又动口,学活数学。
  追求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注重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善于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开展有愉悦学生身心的数学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数学,学活数学,提高素养,增强能力。
  小学数学引导学生动起来的方法可谓多姿多彩,形式多样。我们可以实施游戏活动;可以实践操作;可以合作学习;可以应用多媒体视频;可以组织比赛;可以利用儿歌;可以猜谜语;可以巧用教具;可以学习顺口溜;可以采用师问生答等等,真是举不胜举。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能让学生学有所获的就是有效的、成功的。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时,先让学生拿出学具摸一摸,在桌面上自己动手推一推,滚一滚,再让学生来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摸一摸物体的形状说类型”的游戏。先让学生举例说出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物体,紧接着我让学生上讲台来,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物体,让学生蒙着眼睛来触摸物体,并讲出它是属于哪一类物体,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这样本来枯燥的学习就有了乐趣,同时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经历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掌握图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空间观念。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我在组织学习“统计”时,课前,我有意将各种水果图片杂乱无章地摆在各组桌面上,问:“你们能将他们进行统计吗?”学生经过小组分工,都饶有兴趣地参与了动手操作。他们把水果图片先进行分类,然后每人统计一种或两种水果,并摆放整齐,形象地制成了统计图。所学习的内容不是老师直接的“告诉”,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得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活动”。可谓“少教多学”,既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又不流于形式,有效废除了陈旧的老师讲、学生学。实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越强,互动性越高,学生学习效率就越高,教师上课也越轻松。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用手操作,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日新月异,收获连连!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充满生机与活力,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
  [2]潘荣华;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李月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
  [4]宋国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和人格教育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5(12);
  [5]刘功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