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用学生“错误”生成,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作者】 黄海霞
【机构】 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口岸中学
【摘要】新课程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探究必然伴随着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我们教师是以一个“错”字来堵住学生的嘴巴?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全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最佳效益?还是追求真实,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再现原汁原味的教学情景,让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呢?教师要树立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课堂生成资源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差错;“意外”资源;有效教学
【正文】
作为一名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上从教近二十年的“资深”老教师来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我们教师是以一个“错”字来堵住学生的嘴巴?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全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最佳效益?还是追求真实,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再现原汁原味的教学情景,让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呢?
教师要树立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课堂生成资源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一、 正视错误 自悟自纠
受制于陈旧的课堂评价标准,我们的“好课”都是教学程序流畅,过渡周密自然,师生配合默契,时间把握恰到好处的。这些课简直天衣无缝、让听者叹服!细细观察,发现课堂成了老师与部分学生合演的话剧。究其原因,执教者不敢出错,生怕出错影响教学节奏,最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我们的课堂不断地回避错误。还有一些课堂上,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产生认知偏差,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以冷漠的表情令其坐下再想想,而不让其陈述理由。有些错误常常被忽略,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直接或含蓄的反馈。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就无法得到课堂上真实的信息,课堂教学上没有一点儿问题,课后却问题一大片。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出错是学生的权利,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则是老师的义务。
针对学生在使用画图软件作图时易犯封闭图形有缺口颜料溢出的错误,我在课堂上故意布设陷阱,让上台演示的学生出错。面对错误,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上台演示的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仔细找找,这时全班同学都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个图形有个漏洞,把颜料都漏出来了。”不用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跳进“陷阱”,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补救。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思考,解决的问题,学生掌握的相对牢固。从此每用颜料桶填色时,学生都会先找找图形有没有缺口,然后再填色,就算第一次填色失败,将颜色填充到图形外面,学生也能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并能自己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技术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对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的“意外”资源,我们应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树立“课堂意外”是教育资源的意识。
在学习word中插入表格时,一个学生举手,我走近一看,是将表格嵌套在另一个表格里(注:估计是学生在插入表格时光标没有定位准确或没有注意到要定位光标)。我心想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批评道:“眼睛怎么没有看仔细,光标定在正确的地方才能插入表格,看你随便乱插,插成什么样子了。”这时的学生已经是满脸的委屈,他都不知道自己刚才是怎么操作的。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学生更紧张,而且也没有实际的教育效果,更谈不上提高课堂实效了。我引导到:“看看怎么恢复?”他的同桌立即帮腔:“撤消不就OK了吗?”学生从噤若寒蝉顿然转为恍然大悟。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该回避或训斥,而应该是宽容和倾听并且巧妙利用闪光点。
如新建文件夹时,窗口文件和文件夹的查看方式,有的计算机默认是“缩略图”,视觉上把窗口占满了,给学生“在空白处右击”造成上的一定困难,导致操作不成功的失误,我就适时引入“查看”的几种方式,再生课堂资源,促进有效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认知。
二、预测错误 引导深思
课堂上的很多错误是可以预测的。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应该可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找真理。
我经常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学得更牢固的真知。
如在上将外部图片插入Word文档的内容时,我在预设中故意设错,将插入的图片超出了视图范围,使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在此基础我及时诱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设置图片格式”,从中知道“尺寸”和“位置”对于处理图片的作用。学生走进“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
课堂很多时候,一个“差错”给学生的撞击远远超过教师空白的说教。教学不是告诉,而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通过探究能获得鲜活的知识。课堂上师生有意的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有诱惑力。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大都能预料得到,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容易让学生出错的环节,引领学生从错误观点中求知,在错误观点中探究。
如在教学画图中的“任意形状选定”工具时,由于要选的部分和别的部分紧挨在一起,造成选定工具无法实现效果。请多位学生尝试均失败,此时有个别学生提出肯定有一种可以选定任意形状的工具,在“选定”工具旁边的“五角星”(任意形状的裁剪)就是,学生演示成功。其余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动手操作,并不由自主发出感慨:“原来这么简单。”在这里,“错误”起着刺激、醒悟、陪衬、免疫的功能,教师故设“陷阱”,故意引导学生用“选定”工具去分离图片,从而提醒学生,选定、移动不规则图形应该用到“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利用预设生成性错误资源是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预设时,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应估计全面,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 捕捉错误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应,蕴含着宝贵的亮点,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是回避或者遮盖,更不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错误,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绐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出现意外错误时,我们可以将错就错,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如在上Windows画图时,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形不满意,我问:“在画图过程中,对自己画的图形不满意,应该怎么去处理?”学生展开了讨论,汇报结果为:用“撤消”命令或是用“橡皮”工具擦除。跑离了预设的教学内容,此时我请回答问题的学生演示,结果花费很多时间并未达到目的。学生纷纷自我评价起来,其中有同学说:“这样肯定不科学,肯定有既科学又省力的方法。”再次,探索寻找,两分钟后有学生找到方法(“清除图像”),接着“清除选定内容”和使用键盘上删除键方法也都相继出现。上完课后,我庆幸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将错误一笔带过,而是将错就错,放大了错误,从而收获错误带来的精彩。学生不仅对“撤消”和“橡皮”的功能更清楚,而且自己找到了删除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用菜单“清除图像”和“清除选定内容”,还创造性地发现可以用键盘的删除键。将错就错,放大错误,犹如“一石击水”,激发了认知冲突,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从而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解决课堂中随机产生的错误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问题回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比较。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反思、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也包含着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抓住和利用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我在上《在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一课时,当组织学生交流在制作超级链接的过程中有何收获或者好的建议时,几位学生汇报过后,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我做好超级链接后,字都看不清楚了。”我上前一看,原来是字体颜色和背景色太接近了。容易,改变一下字体颜色不就行了!可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了超级链接后的字体用常规方法改变不了。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既然有学生发生了问题,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呢,让这个问题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结果证明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有几位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可以用“格式”菜单下的“幻灯片配色方案”命令来改变链接后的字体颜色。
四、 反思错误 共同成长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又带着同样的问题走出教室,绝对是我们教师的失误!“教学相长”提醒着人们要学会反思错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往往事半功倍。通过引领学生分配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新方法,能够达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目的。
如在学习如何从网上下载所需要的图片时,关于图片的保存,我请学生自学书本,探究操作。在“我是小老师”环节,一位同学刚刚完美地演示完毕按照书本的步骤下载网上的图片,另一位同学小张就自信满满的要求演示他会的另外一种操作方法,虽然这个环节的教学到此已经结束,但是我满足了他热切展示的愿望。小张开始演示他的操作步骤:右击图片→复制(演示到此下面已经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进入已打开的word文档→粘贴→保存文档。等他演示完,就有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迫不及待的指出他的错误:“我们是要把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里,你这样只是把图片放到word里,不算对。”此时小张之前兴奋的表情已经荡然无存。我示意小张将刚才的word文档打开,并问他:“这是你探究到的新方法吗?很特别,很会动脑筋。能说说你是怎么把这个方法研究出来的。” 小张摸摸脑袋说:“我其实是学习了一下从网上下载文字的方法。”“你真厉害!虽然你没有按照要求把图片存在文件夹里,但是也把图片从下载下来了,并且能把以前的知识灵活运用,有效迁移,值得大家学习。”经我这么一说,笑容又回到他的脸上,其他学生也肯定了他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有效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课堂上充溢着和谐、平等的气息,学生学习得更积极更认真了。
又如在移动操作任务中我让学生探究用CTRL和SHIFT键连续和不连续选定文件时,就有学生在汇报交流中说到“老师,我按住Ctrl健选定多个文件,不小心进行了‘拖动’操作,就复制了多个文件”。是的,学生在自我探索操作中会有一些不经意的操作带给学生意外的发现,我想这种意外的发现不仅带给发现者惊喜外,也将给全班带来意外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这些经历,正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成长。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这错误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生成资源。我们应该是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重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并有效利用他们出现的各个错误,共同去感悟、营造“错误”给课堂带来的涌动的生命力,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的加以利用,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动态生成。教育的机智和智慧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生成的。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析,在争论中内化知识,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
[2]《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3]马秀春,生成性教育论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论文.2011.5
作为一名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上从教近二十年的“资深”老教师来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我们教师是以一个“错”字来堵住学生的嘴巴?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全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最佳效益?还是追求真实,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再现原汁原味的教学情景,让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呢?
教师要树立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和产生的疑惑都是课堂生成资源的理念,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化为一次新的学习,促进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一、 正视错误 自悟自纠
受制于陈旧的课堂评价标准,我们的“好课”都是教学程序流畅,过渡周密自然,师生配合默契,时间把握恰到好处的。这些课简直天衣无缝、让听者叹服!细细观察,发现课堂成了老师与部分学生合演的话剧。究其原因,执教者不敢出错,生怕出错影响教学节奏,最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我们的课堂不断地回避错误。还有一些课堂上,学生由于缺乏经验,产生认知偏差,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以冷漠的表情令其坐下再想想,而不让其陈述理由。有些错误常常被忽略,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直接或含蓄的反馈。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就无法得到课堂上真实的信息,课堂教学上没有一点儿问题,课后却问题一大片。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出错是学生的权利,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则是老师的义务。
针对学生在使用画图软件作图时易犯封闭图形有缺口颜料溢出的错误,我在课堂上故意布设陷阱,让上台演示的学生出错。面对错误,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上台演示的学生。通过引导,让学生仔细找找,这时全班同学都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个图形有个漏洞,把颜料都漏出来了。”不用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跳进“陷阱”,紧接着我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补救。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思考,解决的问题,学生掌握的相对牢固。从此每用颜料桶填色时,学生都会先找找图形有没有缺口,然后再填色,就算第一次填色失败,将颜色填充到图形外面,学生也能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并能自己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技术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对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的“意外”资源,我们应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树立“课堂意外”是教育资源的意识。
在学习word中插入表格时,一个学生举手,我走近一看,是将表格嵌套在另一个表格里(注:估计是学生在插入表格时光标没有定位准确或没有注意到要定位光标)。我心想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批评道:“眼睛怎么没有看仔细,光标定在正确的地方才能插入表格,看你随便乱插,插成什么样子了。”这时的学生已经是满脸的委屈,他都不知道自己刚才是怎么操作的。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学生更紧张,而且也没有实际的教育效果,更谈不上提高课堂实效了。我引导到:“看看怎么恢复?”他的同桌立即帮腔:“撤消不就OK了吗?”学生从噤若寒蝉顿然转为恍然大悟。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该回避或训斥,而应该是宽容和倾听并且巧妙利用闪光点。
如新建文件夹时,窗口文件和文件夹的查看方式,有的计算机默认是“缩略图”,视觉上把窗口占满了,给学生“在空白处右击”造成上的一定困难,导致操作不成功的失误,我就适时引入“查看”的几种方式,再生课堂资源,促进有效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认知。
二、预测错误 引导深思
课堂上的很多错误是可以预测的。教师在备课时,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应该可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错误中寻找真理。
我经常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获得比正面的直接的学得更牢固的真知。
如在上将外部图片插入Word文档的内容时,我在预设中故意设错,将插入的图片超出了视图范围,使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在此基础我及时诱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设置图片格式”,从中知道“尺寸”和“位置”对于处理图片的作用。学生走进“陷阱”,又从“陷阱”里走了出来。
课堂很多时候,一个“差错”给学生的撞击远远超过教师空白的说教。教学不是告诉,而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认识未知世界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通过探究能获得鲜活的知识。课堂上师生有意的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有诱惑力。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大都能预料得到,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容易让学生出错的环节,引领学生从错误观点中求知,在错误观点中探究。
如在教学画图中的“任意形状选定”工具时,由于要选的部分和别的部分紧挨在一起,造成选定工具无法实现效果。请多位学生尝试均失败,此时有个别学生提出肯定有一种可以选定任意形状的工具,在“选定”工具旁边的“五角星”(任意形状的裁剪)就是,学生演示成功。其余学生恍然大悟,纷纷动手操作,并不由自主发出感慨:“原来这么简单。”在这里,“错误”起着刺激、醒悟、陪衬、免疫的功能,教师故设“陷阱”,故意引导学生用“选定”工具去分离图片,从而提醒学生,选定、移动不规则图形应该用到“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利用预设生成性错误资源是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预设时,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应估计全面,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 捕捉错误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应,蕴含着宝贵的亮点,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是回避或者遮盖,更不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教师要有容错的气度,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看待这些错误,让学生坦诚自己的的想法,耐心倾听他们的表述,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与学生一起经历错误,不断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绐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出现意外错误时,我们可以将错就错,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如在上Windows画图时,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画的图形不满意,我问:“在画图过程中,对自己画的图形不满意,应该怎么去处理?”学生展开了讨论,汇报结果为:用“撤消”命令或是用“橡皮”工具擦除。跑离了预设的教学内容,此时我请回答问题的学生演示,结果花费很多时间并未达到目的。学生纷纷自我评价起来,其中有同学说:“这样肯定不科学,肯定有既科学又省力的方法。”再次,探索寻找,两分钟后有学生找到方法(“清除图像”),接着“清除选定内容”和使用键盘上删除键方法也都相继出现。上完课后,我庆幸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将错误一笔带过,而是将错就错,放大了错误,从而收获错误带来的精彩。学生不仅对“撤消”和“橡皮”的功能更清楚,而且自己找到了删除不满意的图像可以用菜单“清除图像”和“清除选定内容”,还创造性地发现可以用键盘的删除键。将错就错,放大错误,犹如“一石击水”,激发了认知冲突,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从而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解决课堂中随机产生的错误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问题回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比较。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反思、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也包含着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想法。抓住和利用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我在上《在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一课时,当组织学生交流在制作超级链接的过程中有何收获或者好的建议时,几位学生汇报过后,不同的声音出现了:“我做好超级链接后,字都看不清楚了。”我上前一看,原来是字体颜色和背景色太接近了。容易,改变一下字体颜色不就行了!可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了超级链接后的字体用常规方法改变不了。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既然有学生发生了问题,何不将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呢,让这个问题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由学生主动去探究呢?结果证明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有几位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可以用“格式”菜单下的“幻灯片配色方案”命令来改变链接后的字体颜色。
四、 反思错误 共同成长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又带着同样的问题走出教室,绝对是我们教师的失误!“教学相长”提醒着人们要学会反思错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对于巩固和深化教学成果,往往事半功倍。通过引领学生分配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新方法,能够达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目的。
如在学习如何从网上下载所需要的图片时,关于图片的保存,我请学生自学书本,探究操作。在“我是小老师”环节,一位同学刚刚完美地演示完毕按照书本的步骤下载网上的图片,另一位同学小张就自信满满的要求演示他会的另外一种操作方法,虽然这个环节的教学到此已经结束,但是我满足了他热切展示的愿望。小张开始演示他的操作步骤:右击图片→复制(演示到此下面已经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进入已打开的word文档→粘贴→保存文档。等他演示完,就有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迫不及待的指出他的错误:“我们是要把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里,你这样只是把图片放到word里,不算对。”此时小张之前兴奋的表情已经荡然无存。我示意小张将刚才的word文档打开,并问他:“这是你探究到的新方法吗?很特别,很会动脑筋。能说说你是怎么把这个方法研究出来的。” 小张摸摸脑袋说:“我其实是学习了一下从网上下载文字的方法。”“你真厉害!虽然你没有按照要求把图片存在文件夹里,但是也把图片从下载下来了,并且能把以前的知识灵活运用,有效迁移,值得大家学习。”经我这么一说,笑容又回到他的脸上,其他学生也肯定了他的方法。这样的处理有效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课堂上充溢着和谐、平等的气息,学生学习得更积极更认真了。
又如在移动操作任务中我让学生探究用CTRL和SHIFT键连续和不连续选定文件时,就有学生在汇报交流中说到“老师,我按住Ctrl健选定多个文件,不小心进行了‘拖动’操作,就复制了多个文件”。是的,学生在自我探索操作中会有一些不经意的操作带给学生意外的发现,我想这种意外的发现不仅带给发现者惊喜外,也将给全班带来意外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这些经历,正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成长。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这错误中蕴含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确实实是一种生成资源。我们应该是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重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并有效利用他们出现的各个错误,共同去感悟、营造“错误”给课堂带来的涌动的生命力,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
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更要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思维发展的教育资源,巧妙的加以利用,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动态生成。教育的机智和智慧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生成的。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给他们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析,在争论中内化知识,促进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
[2]《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3]马秀春,生成性教育论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论文.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