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几点尝试

【作者】 马 妍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新课程的理念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轻负高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方向。在“轻负”与“高质”条件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优化课堂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享受到“轻负”、“高质”,成为当前小学一线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效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正文】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从知识向技能发展的有效方法。在传统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中,因教师更多倾向于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获得解题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从而出现了“题海战”反复、机械式的训练。优化作业设计,就是要把学生从封闭的解题训练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数学知识为手段,以生活为出发点,实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重视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提高预习效果
  课前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学法指导下进行的预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前作业明确将要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做好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课前作业的有效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设计要明确目的。课前作业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课前作业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新课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设计一些与新课有关的练习题和预习性作业。2. 课前作业要求忌空宜实,要有可操作性。布置课前作业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回去预习例几或多少页”这样空泛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课前作业要求分解为若干小点或用若干小问题来呈现,题目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3. 课前作业设计的问题忌大宜小,要有点拨性。4. 课前作业忌单向宜双向,要有反馈性。课前作业不应只是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一件任务,作为教师则要重视课前作业的反馈功能,以便进一步确定授课教学时间的分配。对于学生普遍已能理解的知识,易作略讲。而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则要舍得花时间答疑解惑。
  二、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知为主,兴趣建立活动和游戏中,尤其是低段学生更喜欢在活动中完成作业,而不喜欢单纯地课后教辅式练习。高年级学生虽然学习目的更明确,但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也喜欢活动式、任务式的作业,对单调的教辅式作业较为排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能激发学生趣味的作业。
  对低段学生而言,教师可采用情境式课堂作业和活动式课外作业方式布置。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的教学后,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6~10的顺序,教师采用了“我是小兵”(学生分别拿有6~10的数字卡片并排成列,相互认识“谁在谁的前面”和“谁在谁的后面”)的游戏方式。同样,在“6~10的加减法”学习后教师以“比一比谁更多”为活动方式,组织学生在家中利用小棒和爸爸妈妈比多少。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活动,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在应用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培养。高段学生在利用课后练习和教辅进行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以任务形式加强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后,教师以“我是小小采购员”为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到菜市场帮家里采购蔬菜,让学生在采购中巩固小数乘法的规律。
  三、设计数学作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整齐划一的作业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优等生而言无非是机械重复,毫无乐趣可言,作业的价值也可想而知;对于学习一般的中等生而言,则是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困生”来说,极易出现抄袭现象,形成抵触或厌学情绪。因此,设计作业时,就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比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乐学、好学。
  四、作业的选择性
  学生在完成他认为比较多的作业时,或多或少会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一意孤行,强迫学生必须如数完成所有作业,那么作业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作业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在布置作业时,我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把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此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何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写出此次作业中,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求分析不会做的原因。
  3、此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做大收获是什么?
  这样能使教师迅速、清晰的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同时可以使学生摒弃抄袭、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外作业练习中解脱出来。
  总之,学生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学习效果。让我们逐步将书面练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将课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将知识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相结合。进而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潘志海.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吉林教育.2012(28)
  [2]罗玉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江苏教育研究.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