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作者】 代利平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摘要】必须充分调动语文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师生交流融洽了,师生双方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建
【正文】
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呢?
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教学效率必然是高的。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兴趣。中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老师因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几年我主要带高中课程,我校高一新生基础较差,尤其怕作文。按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计划根本玩不成任务。所以我往往降低作文要求,常让学生练习一些初中生的作文。
二、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曾十分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后,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向优秀生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三、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手把手地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而教学效果并不好。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
四、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的人文优势调控好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学《齐人有一妻一妾》时,采用话剧形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要求了解人物的性格,木方他们的声音,学生们表演的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运用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达到了熟悉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的目的。语文课文中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表演训练,让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教授《鸿门宴》时,我让学生改编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学生们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使情节更丰富。这样一来既落实了课文的知识,又使课文之外的“虚”得到了深入发展。所谓“虚”就是指课文内容外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平台,通过学生来表现的东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达到了锻炼,当然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
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呢?
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位语文老师朗读非常好,学生不仅爱听他朗读,也爱模仿他的朗读,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迷上了语文课。可想而知,其语文教学效率必然是高的。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兴趣。中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有着好奇心理、疑问心理、爱美心理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作为老师因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情景。在课堂上创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具体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以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这几年我主要带高中课程,我校高一新生基础较差,尤其怕作文。按教材中的作文训练计划根本玩不成任务。所以我往往降低作文要求,常让学生练习一些初中生的作文。
二、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曾十分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后,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向优秀生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
三、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手把手地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而教学效果并不好。针对此种情况,我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
四、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本内容的丰富性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语文课的人文优势调控好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教学《齐人有一妻一妾》时,采用话剧形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要求了解人物的性格,木方他们的声音,学生们表演的惟妙惟肖,令人捧腹。运用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达到了熟悉课文,了解人物性格的目的。语文课文中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表演训练,让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教授《鸿门宴》时,我让学生改编剧本,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学生们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使情节更丰富。这样一来既落实了课文的知识,又使课文之外的“虚”得到了深入发展。所谓“虚”就是指课文内容外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平台,通过学生来表现的东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都达到了锻炼,当然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