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体育兴趣差异的教学初探
【作者】 王 静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聋哑学校
【摘要】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须正视学生的兴趣差异,在体育课中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善用游戏,迎合学生兴趣。努力开设多样项目,开发器材多种功拖创设丰富“玩法”,让学生自主选择,依兴趣自由组合,以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发展要求.还要通过因人而异的积极评价维护各水平段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关键词】小学生;兴趣;教学法;学校体育
【正文】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利持续时间。大量的观察利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是成正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力,创造各种练习方式,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平时多把培养学生兴趣当作重点,但常忽视了学生兴趣差异,教学中“一刀切”要求全体学生,致使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山的兴趣差异是难免的。教师应把握学生体育兴趣差异,有所侧重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法,更多地满足每一个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
1.自主选择,兴趣分组,适应学生兴趣差异。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少有活动的余地和自主支配的时间,更缺少选择。这样,学生既有的体育兴趣会逐渐失去。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年级越高,学生的兴趣差异表现也越明显,“齐步走”的教学难能使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具体规定,新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为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对器材配备也进行了改革。如中小学可依情况白选篮框高度,排球改为软式排球,小足球可进课堂等等,且很多器材具多种功能。这都使得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有了更大的个性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器材与场地,自主使用器材,也可选择规定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把相同项目的学生编组,组员由学生自主组合,教师灵活限制。这也正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的表现。体育课应尽量开设多样项目,让学生自选。有些项目有不同的角色位置。如一支足球队要有前锋、前卫、后卫、守门员等,让学生自选,位尽其兴,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供选项目仍有少数学生不喜欢,教师也要尽可能安排同样可实现教学目标的类似内容。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性别造成的兴趣差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赛性强的活动,如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而女生多喜爱健美操、舞蹈等姿势优美、韵律感强的活动。在教学中应增加相应活动,适应学生因性别产生的兴趣差异。体育器材可让学生想像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同一器材也有多样“玩法”,学生可自选。如沙包这一器材,可设置为抛沙包、传沙包、抬沙包、挑沙包、举沙包、运沙包、击打沙包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在各种沙包游戏中,若对沙包重量、行进距离、人员组合再进行适当变化,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创造,那“玩法”就更多了,既适应学生不同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2.创设情境,善用游戏,迎合学生兴趣。兴趣分组所供选择性内容毕竟有限,改革组织教法,迎合学生兴趣,则是无限的小学生自制力和理解能力很有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不够稳定,他们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教材是按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虽也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但很少顾及学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练过程的成功和快乐。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很能迎合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兴趣。游戏是体育运动的本源,体育教学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
3.因人而异,相对评价,维护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为维护不同学生的兴趣,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用相对评价来辅助体育教学评价,以让每一位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练内容和动作难度要求因人而异,对学习效果评价也要区别对待,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规定范围内的测评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努力都能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达到合格以上甚至优秀成绩,从而树立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耐久跑评价,我尝试了三种方法:一是分水平评价,水平一至六分别设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六级。让学生自主选择过级,学生对此法甚感兴趣,整个评价过程就不再是单纯的测试,而是一场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赛的游戏。不少学生都能积极争取达到研究生、博士水平。二是自由组合评价,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确定名次与计时相结合进行测评。如每组10人,前3名为优秀,4-6名为良好,余为合格。三是自主选择评价,可让学生选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还可以带着器材跑,根据自己兴趣自选排球、篮球、羽毛球、接力棍等器材跑完规定距离。在评价时,教师还可综合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积极因素,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情况,特别是阶段进步幅度等再评出些参与奖、进步奖、拼搏奖、文明奖等等。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体育。多给学生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兴趣,自选学练或测评内容、方式,利于其个性在“相对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但自选并不是放任,尊重个性也是相对的。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还应努力将学生的兴趣从运动项目中引导出来,并通过及时、适当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兴趣、增强兴趣。这也是终身体育思想所推崇的。而学生有了广泛的体育兴趣后,应着重发展其重点兴趣,促使兴趣转化成志趣,培养其体育特长。这样既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利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C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立智.对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实践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3):73—74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利持续时间。大量的观察利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是成正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力,创造各种练习方式,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平时多把培养学生兴趣当作重点,但常忽视了学生兴趣差异,教学中“一刀切”要求全体学生,致使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山的兴趣差异是难免的。教师应把握学生体育兴趣差异,有所侧重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法,更多地满足每一个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
1.自主选择,兴趣分组,适应学生兴趣差异。我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少有活动的余地和自主支配的时间,更缺少选择。这样,学生既有的体育兴趣会逐渐失去。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大,年级越高,学生的兴趣差异表现也越明显,“齐步走”的教学难能使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具体规定,新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为让更多学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对器材配备也进行了改革。如中小学可依情况白选篮框高度,排球改为软式排球,小足球可进课堂等等,且很多器材具多种功能。这都使得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有了更大的个性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器材与场地,自主使用器材,也可选择规定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把相同项目的学生编组,组员由学生自主组合,教师灵活限制。这也正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的表现。体育课应尽量开设多样项目,让学生自选。有些项目有不同的角色位置。如一支足球队要有前锋、前卫、后卫、守门员等,让学生自选,位尽其兴,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有些供选项目仍有少数学生不喜欢,教师也要尽可能安排同样可实现教学目标的类似内容。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性别造成的兴趣差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赛性强的活动,如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而女生多喜爱健美操、舞蹈等姿势优美、韵律感强的活动。在教学中应增加相应活动,适应学生因性别产生的兴趣差异。体育器材可让学生想像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同一器材也有多样“玩法”,学生可自选。如沙包这一器材,可设置为抛沙包、传沙包、抬沙包、挑沙包、举沙包、运沙包、击打沙包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在各种沙包游戏中,若对沙包重量、行进距离、人员组合再进行适当变化,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创造,那“玩法”就更多了,既适应学生不同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2.创设情境,善用游戏,迎合学生兴趣。兴趣分组所供选择性内容毕竟有限,改革组织教法,迎合学生兴趣,则是无限的小学生自制力和理解能力很有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不够稳定,他们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教材是按学科知识体系编写的,虽也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但很少顾及学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练过程的成功和快乐。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很能迎合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兴趣。游戏是体育运动的本源,体育教学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
3.因人而异,相对评价,维护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为维护不同学生的兴趣,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用相对评价来辅助体育教学评价,以让每一位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练内容和动作难度要求因人而异,对学习效果评价也要区别对待,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规定范围内的测评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努力都能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达到合格以上甚至优秀成绩,从而树立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耐久跑评价,我尝试了三种方法:一是分水平评价,水平一至六分别设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六级。让学生自主选择过级,学生对此法甚感兴趣,整个评价过程就不再是单纯的测试,而是一场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赛的游戏。不少学生都能积极争取达到研究生、博士水平。二是自由组合评价,学生自由组合,教师确定名次与计时相结合进行测评。如每组10人,前3名为优秀,4-6名为良好,余为合格。三是自主选择评价,可让学生选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还可以带着器材跑,根据自己兴趣自选排球、篮球、羽毛球、接力棍等器材跑完规定距离。在评价时,教师还可综合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积极因素,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情况,特别是阶段进步幅度等再评出些参与奖、进步奖、拼搏奖、文明奖等等。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体育。多给学生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己兴趣,自选学练或测评内容、方式,利于其个性在“相对独立或自主”的行为中展示出来。但自选并不是放任,尊重个性也是相对的。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还应努力将学生的兴趣从运动项目中引导出来,并通过及时、适当的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兴趣、增强兴趣。这也是终身体育思想所推崇的。而学生有了广泛的体育兴趣后,应着重发展其重点兴趣,促使兴趣转化成志趣,培养其体育特长。这样既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利于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C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王立智.对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实践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