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赏识教育”的运用

【作者】 朱时冬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享受过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赏识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赏识是一门教育艺术,探讨赏识教育对满足学生的需要有一定意义,因此,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赏识教育”运用措施的问题。
【关键词】赏识教育;措施;发展
【正文】
  “赏识教育”是一个伟大父爱所创造的奇迹, 南京周弘老师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 通过激励、表扬手段开发她的潜能, 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鼓励她不断成功, 最终创造特殊教育的奇迹: 周婷婷在正常人的小学连跳两级,16岁被破格录取成为中国的首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21岁留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称号。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 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 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 然后归纳为赏识, 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词典里,赏识是给人表扬或赞扬,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或课外教学与管理等活动中对学生的良好言行举止给予肯定或表扬的教育方式。接下来,为了更好地实施“赏识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法值得借鉴:
  (一)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满足学生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学生自尊,理解学生需要。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他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教师评价需要维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切不可以牺牲真实性为代价去迎合少数学生畸形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也要充分满足学生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适当时机给予针对性的、及时与适度的肯定
  1、赏识教育要有针对性
  秉持“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观点,承认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不用统一的规范去衡量每位学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对于后进生,教师就应该在看到他们的长处和成绩时给予及时的口头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和容誉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同样很受重视,也有长于他人的地方,从而获得自信,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由于他们往往思想感情细腻,善解人意,老师表扬的时候不必高声张扬,报以真诚的示意性的微笑就够了,他们能体会出自己在教师心中的分量,从而更加努力。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教师就要在正面赏识的同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以此激励他们出色地表现自我,同时又避免滋生骄傲情绪,总之,赏识教育时注意针对性。
  2、赏识教育要讲时效性
  善于观察,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闪现出令人欣慰的优点,有了赏识的依据,就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教育时机,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及时赏识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事后很久才重提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适时巧妙的赏识,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定能让你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收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效。
  3、赏识教育要注意适度
  赏识的度就是什么时候该给予赏识, 给予多少以及如何给予的问题。如何把握赏识的“度”没有统一的标准, 受教师自身的认识和阅历经验的限制, 也因赏识对象的个体差异而存在差别。教育者不但要欣赏学生, 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学生, 了解学生身心需要, 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应适当把握赏识力度, 不同学生赏识的程度不同: 如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 少批评指责; 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鼓励, 扬长避短; 好学生适当赏识, 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不要过于频繁。其实与针对性的策略有相似之处。
  (三)赏识教育与批评指正相结合
  由于学生受年龄、经验等的限制,加之他们的世界观尚未成熟,因此,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是难免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评判指正,去塑造他们的人格,使之趋于完美。对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合理的批评,也需要赏识。将表扬赏识学生优点和进步与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结合起来。
  (四)赏识教育需要集体的力量
  学生渴望得到赏识,但不仅限于某一位教师的赏识,而是期望得到更多教师甚至所在集体的赏识,因此,要使赏识更有效果,必须营造氛围,借助发挥集体的作用。如在学生中开展“每周之星”、“我为集体争光彩”之类的活动,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舞台,明白自己在集体中位置和重要性,促使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又能让学生发现彼此的闪光点,相互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
  (五)赏识教育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只有实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多元化,才能利于每个学生彰显各自的闪光点。借鉴一位老师的赏识方法——设立五花八门的奖励项目:全优奖,学习优秀奖,学习进步奖,体育锻炼奖,文明礼貌奖,文学艺术奖,遵纪守法奖,热爱劳动奖和创新发明奖等等。物质精神赏识结合使用,在这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赏识,都能找到当“好学生”的感觉,都能享受到学有所成的幸福感,切实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
  有人这样说过,赏识的本质就是爱,没有赏识就没有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更多地给学生爱,让赏识教育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赏识教育更似普照大地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万物生长靠太阳,成长的心灵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周围人的赏识和肯定,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用智慧的双眼赏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愿我们生活中多出现一些“周婷婷”。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
  [4]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