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活用教材仿写 提升写作能力——小学中年级片段仿写教学策略

【作者】 施丽菜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

【摘要】教师要活用“教材”,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段落仿写、场面仿写等,把片段写具体,写优美,写生动。“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本文以“仿写”为议题,通过片段仿写训练,学生“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神,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享受写作的快乐。全文层次清晰、一气呵成。
【关键词】片段仿写;精彩句式;段落结构;场面描写;提升能力
【正文】
  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1]“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就是学习的初步形式。”(茅盾语)[2]仿写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3]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作文要从模仿起步,经历简单模仿、复杂模仿到融合、创新这样的过程。因此,范文肯定是需要的,关键是示范什么。好的范文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它提示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生活,提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打开写作思路……”[4]现行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从内容、语言、表达形式到段落布局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教师要活用“教材”,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段落仿写、场面仿写等,把片段写具体,写优美,写生动。
  一、仿写精彩句式,运用修辞,把片段写具体 
  精彩的句式、生动的语言,是文章的重要基石。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句式,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的魅力,悟出写法,再进行仿写,将片段写得有血有肉,具体生动。
  如,《你一定会听见的》(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四自然段“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些精妙之处,细细品味佳句的语言魅力。学完这一段,我提问:“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用心倾听,一定会听见丰富、美妙的声音。你们听见哪些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脱口而出:“动物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花开的声音……”而后我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厚积薄发,又展开丰富的想象,妙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仿写得心应手,语言鲜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许思祺)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鸟在树枝上唱歌,当小燕子在     抢食物吃,当知了在树枝上鸣叫,当老鼠出来偷东西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总听过身体的声音吧?当心脏怦怦乱跳,当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当鼻子打起了喷嚏,当牙齿打架的时候,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又如《回自己的祖国去》(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课文中的对话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有的提示语在前面,有的提示语在后面,有的提示语在中间,有的则干脆省略了提示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习得的方法编成童谣,让学生在优美的童谣传唱中更好地记住写好提示语的方法:位置有变化,三种记心里,前面后面和中间,文章更灵活,标点符号变呀变化忙,别忘记对话用引号。让学生模仿这些精彩的句式写一段话,就能避免描写人物对话常常出现的提示语简单苍白干瘪、对话形式呆板单一这些实际问题。
  黄凯翔同学灵活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描写《文具争功》中的精彩片段:
  铅笔抢先说:“我可以帮小主人写字,你们能行吗?我应该是老大!”“我可以擦掉小主人的错别字,你们做得到吗?我才是老大!”橡皮野心勃勃地说。“我能帮助小主人划好词佳句,你们只有羡慕的份儿!”荧光笔不甘落后地说,“我才有资格当老大!”
  学生之所以能言之有物,是因为教师提供了可以模仿和创造的“例子”,又有方法作指导,因此能把片段描写具体,从而提升仿写能力。
  二、仿写段落结构,展开想象,把片段写优美 
  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构段方式明显、精彩生动的段落。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段的训练。如《小镇的早晨》(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这段话用总分段式描写小镇的早晨安静的特点,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契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5]学习这段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讲解“总分关系”的构段特点。学完课文,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录像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秋天的果园、花园、田野等,而后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运用总分段式仿写秋天的果园、花园、田野丰收的景象。学生活学活用,情动辞发,妙笔生花。
  (邓雅暄)“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农民伯伯看着丰收的景象,高兴得合不拢嘴。黄澄澄的稻谷,金灿灿的玉米,远远望去,像一块金黄色的地毯。高粱成熟了,个个涨红了脸,个个笑弯了腰。一眼望去,像火红的火把。”
  (朱玉婷)“秋天的果园,丰收在望。树上熟透了的苹果像一个个红通通的小灯笼,一个个雪白的香梨似小葫芦,葡萄架上的葡萄一颗紧挨一颗,黄澄澄的香蕉压弯了树腰。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水果缀满枝头,让我们垂涎三尺。”
  在仿写训练时,把学生的领悟、观察、想象等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又有了方法引路,学生的思维绽放绚丽的创新之花,表达的语句呈现五彩缤纷,仿写水到渠成。正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在《谈写作》一文中说:“创造的定义就在于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6]
  这样的仿写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段落结构的仿写,即学即用,言之有序,描写优美。教材中还有很多构段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连续式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以品悟,习得方法,进行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三、仿写场面描写,融于游戏,把片段写生动 
  所谓场面描写,是指人物活动的环境,是在记叙文中由人物在一定场景中组合活动的景观。人在场面中活动,场面为人物提供背景性场地,两者相得益彰。[7]教材中有很多场面描写之处,如《散落的钞票》(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第十单元)一文中,过路行人纷纷抢钱归还主人的场面;《落花生》(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课文中,一家人谈论花生好处的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场面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指导思想,受到启发,而后仿写。
  一节活动课,我让学生玩“贴鼻子”的游戏。我把他们分成几组,讲清游戏规则后,就开始活动了。在游戏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总的活动情景和两、三位同学在游戏时的具体表现。这个游戏给学生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产生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需求。游戏结束后,学生还沉浸在游戏的欢愉中,意犹未尽,我让他们运用习得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贴鼻子”的游戏。
  (陈子豪)《贴鼻子,趣无穷》小张、小明、小丁和小冬蒙上眼睛后,开始搜索目标。小张好像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我和同桌以如雷般的吼声,大叫道:“上上上,哎呀,下下下,左左左,错了错了……”因为声音太多了,呃,小张居然贴到外面。我的心像揣了一只兔子七上八下的,蒙上眼睛后,我分不清东西南北,竟然摸了身边的同学。我摸着黑板另外寻找目标,左摸摸,右摸摸,感觉是鼻子的位置,一贴,还真准!其他同学的搞笑“大作”:把“鼻子”贴飞了,把鼻子贴在嘴巴上,把鼻子贴在脑门上······真是太逗了!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为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有深切的体验,又有章可循,才能言之有神,把贴鼻子的场面描写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提高其习作的积极性,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8]
  实践证明,片段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减缓作文的坡度,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写作的欲望,掌握写作的技巧。“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通过片段仿写训练,学生“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神,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享受写作快乐。
  参考文献: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转引自 兰爱问.仿写,写作起步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9)
  [3]姜佩芳.仿写:一种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7-8)
  [4]吴琳.守住宁静的心 做个快乐的人[J].小学语文教学,2014年(27)
  [5]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
  [6]朱光潜.谈写作[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年(3)
  [7]陶芸.巧借教材 片段仿写[J].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