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作者】 刘祥玲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九中学
【正文】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时,该提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以及其本身固有功能的实现程度。它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恰当而精练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人入胜,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
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更不能“惩罚问”。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一是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惩罚问则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做出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
二、课堂提问要精炼,紧扣教材的重难点
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的数学教学,尽管用边讲边问取代了灌输式讲授,但由于问题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去主动思考。而且有些高,密度的提问分散了课堂学习的中心问题,削弱了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简练精当,提纲挈领,点击关键,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功效。为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提问,力戒平庸,使课堂提问达到准、精、巧的艺术境界。教师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只有把握了重点和难点,学生才能直奔主题,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一课时,重点和难点是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性质和判定,提出了三个问题:问题1、在黑板的上方装一盏日光灯,怎样才能使日光灯与天花板平行呢?问题2、将课本的一边紧贴桌面,沿着这条边转动课本,课本的上边缘与桌面的关系如何呢?问题3、把门打开,门上靠近把手的边与墙面所在的平面有何关系?这些问题紧扣本节课的主题——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能立即联系所学知识,踊跃思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四、提问要有启发性,以旧带新,层层深入
介绍“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时,设置问题,学生思考:与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相对比,椭圆标准方程有什么特点?(1)椭圆方程是关于x,y的几元几次方程?(2)方程的左边是什么的形式?右边是什么?(3)方程中x2和y2的系数相等吗?设计意图:类比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能够使学生容易得到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曲线的几何性质做好了准备。
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性提问的关键点在于选准问题提问的角度。课堂提问,贵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的提问,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启发性的提问,通过疏导,开拓学生的思路,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以促进认识的发展。
五、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前的3到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评价中不应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不应将其与学生“是否聪明”、“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得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
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随意问”,更不能“惩罚问”。随意问会产生两种不良的情况,一是问得过深,脱离学生的实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问得过浅,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惩罚问则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做出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等候一段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
二、课堂提问要精炼,紧扣教材的重难点
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的数学教学,尽管用边讲边问取代了灌输式讲授,但由于问题的认知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去主动思考。而且有些高,密度的提问分散了课堂学习的中心问题,削弱了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简练精当,提纲挈领,点击关键,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功效。为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提问,力戒平庸,使课堂提问达到准、精、巧的艺术境界。教师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难点,只有把握了重点和难点,学生才能直奔主题,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一课时,重点和难点是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性质和判定,提出了三个问题:问题1、在黑板的上方装一盏日光灯,怎样才能使日光灯与天花板平行呢?问题2、将课本的一边紧贴桌面,沿着这条边转动课本,课本的上边缘与桌面的关系如何呢?问题3、把门打开,门上靠近把手的边与墙面所在的平面有何关系?这些问题紧扣本节课的主题——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能立即联系所学知识,踊跃思考,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四、提问要有启发性,以旧带新,层层深入
介绍“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时,设置问题,学生思考:与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相对比,椭圆标准方程有什么特点?(1)椭圆方程是关于x,y的几元几次方程?(2)方程的左边是什么的形式?右边是什么?(3)方程中x2和y2的系数相等吗?设计意图:类比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能够使学生容易得到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利用方程研究椭圆曲线的几何性质做好了准备。
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启发性提问的关键点在于选准问题提问的角度。课堂提问,贵精不在多。特别是启发性的提问,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认真探讨提问的艺术。启发性的提问,通过疏导,开拓学生的思路,使智慧之水源源而来,以促进认识的发展。
五、对学生回答问题作积极性评价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前的3到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评价中不应涉及学生的个性品质,不应将其与学生“是否聪明”、“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学得一堆死的书本知识,而是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通过进行有效的问题教学策略,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