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张承昌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谷江小学

【摘要】对身在教学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他们都希望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既投入较少的精力,又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教学境界。
【关键词】能力;结合;兴趣
【正文】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是所有教师的追求,“事半功倍”更是所有教师的期盼,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不尽人意,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不理想,而感到最委屈的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他们巨大的付出与微小的收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教师们无地自容。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只要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使学生在信任、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自己的智慧。
  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一组,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学生合作完成后,再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的发现并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又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分和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但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学生甚至不会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这种情况下,仅靠教师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对学生的座位进行“优化组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同时通过巡视、指导、帮助,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呈现出来,形成具体的数学问题,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使之成为活生生的教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解决问题“玩具汽车25元,小熊猫28元,飞机55元,洋娃娃17元,小火车38元,小手枪7元。让学生任选两件最喜欢的玩具买,怎样买?需要多少钱?”时,我则把教材中的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玩具购买情境,创设一个真实的商品购物平台。活动中,让学生自选出自己喜欢的两件玩具,通过仔细观察然后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并积极探寻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问题情境非常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易懂,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去学好数学,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在指导四年级相关垂线应用的练习“妈妈要从A点到河边挑水去B点浇菜,请画出正确的路线”一题中:
  起初,全班同学都是从A点画到河边的垂线,装上水,再挑到目的地B点。
  尽管学生都利用了垂直线段最短的原理,但是这样挑水的路线太长,太费力,这不是正确的路线。如图(1):










  后来,我准备了相应的器具,让学生到室外亲自体验该活动,从而使他们明白:图(1)中挑水的路线太长,太费力,这不是正确的路线;而图(2)中挑着空桶走到目的地(B点)与河边的垂足点,装上水,再沿着垂线走到B点,这样挑水的路线最短,也最省力,这才是正确的路线。如图(2):










  所以,我认为:有效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寓教育于教育活动之中,利用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我常常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改错竞赛,低年级则可以开展夺红旗、开火车、小组比赛等活动,对获胜者给予表扬,对于失败者则给予鼓励。只有让学生在成功时感到快乐,在失败时又不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众所周知,成就感本身就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这些竞赛活动之所以趋之若鹜,并不是教师给予的奖励让人眼红,而是学生愿意得到一种肯定自己知识能力的喜悦,当然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比赛要分层次进行,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功的喜悦中树立起更强的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善于采用竞赛活动的形式,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但教法有章可循,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我们老师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它们贯穿于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始终充当好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