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初探
【作者】 张一萍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因此,就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正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 导督“查”与“读”
“查”,即语文教师积极指导督促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阻拦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文字障碍,从而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语言障碍较大,不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便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
“读”,即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所要学习的文章。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
教师通过导督以上的“查”与“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阅读文章后答题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动力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已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内外阅读中去。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1、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教师撷取课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2、活动激趣。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
3、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精讲多读、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因此,笔者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近年,流行一种五步读书法,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中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五步读书法过程包括: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发问,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最后是复述和复习。
坚持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一是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 二是 扼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是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较高年级的学生。然而,不管如何改变复述方式,都要对文章进行一点评论。
四、阅读形式多样,体现综合性、探究性
无可非议,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但方式不应是一味地授与、传承。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学生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形式,充分让学生自学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如笔者在教学《将相和》前,在强调预习要求时,我鼓励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自由组合表演。为使接受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具有可操作性,我特地提供了《负荆请罪》的剧本粗稿,让他们进一步讨论该在括号里怎样填,才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从而正确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课文学完后,我又让学生写写对联评判文中人物,学生异常踊跃,你一句,我一句,完全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些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练习,激发了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了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了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 导督“查”与“读”
“查”,即语文教师积极指导督促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阻拦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文字障碍,从而帮助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受本地方言的影响,语言障碍较大,不扫除这些语言障碍,便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内容。
“读”,即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所要学习的文章。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学生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
教师通过导督以上的“查”与“读”活动,使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阅读文章后答题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动力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已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内外阅读中去。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1、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教师撷取课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2、活动激趣。开展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
3、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精讲多读、重视阅读方法的掌握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让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因此,笔者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近年,流行一种五步读书法,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读书中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个人记忆力。
五步读书法过程包括:浏览,这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应概要地读一读该书的提要、目录,以便以该书有个大体的了解;发问,一边粗读一边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己的钻研;阅读,如果说浏览、发问敲开了书本知识的大门,阅读则是登堂入室;最后是复述和复习。
坚持让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
一是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 二是 扼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是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较高年级的学生。然而,不管如何改变复述方式,都要对文章进行一点评论。
四、阅读形式多样,体现综合性、探究性
无可非议,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但方式不应是一味地授与、传承。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学生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形式,充分让学生自学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如笔者在教学《将相和》前,在强调预习要求时,我鼓励学生任选其中的一个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自由组合表演。为使接受程度比较低的学生具有可操作性,我特地提供了《负荆请罪》的剧本粗稿,让他们进一步讨论该在括号里怎样填,才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从而正确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课文学完后,我又让学生写写对联评判文中人物,学生异常踊跃,你一句,我一句,完全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些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练习,激发了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了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了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抓住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