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作者】 张占峰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体育特长生可以对整个学校的运动锻炼氛围起到活跃的作用,带动整个学校的师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习惯。但是由于体育特长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文化学习,这就使广大体育特长生产生较大压力,容易引发体育训练与文化教学失衡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寻求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法,保证体育特长生正常学习的同时,大幅度强化训练效果。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体育特长训练的认识
为了优化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率,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让学校能够对体育特长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校领导应组织教职工进行学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尽可能地消除他们长久以来对体育特长生形成的排斥思想,从而为体育特长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另一方面还应增强学生本身对体育特长训练的认识,通过召开思想教育大会,让每一个体育特长生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帮助他们为自己进行定位,消除这些学生思想中潜在的消极态度,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体育训练中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为体育特长生介绍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他们能够形成鲜明的使命感,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
二、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优越的训练环境
体育特长生都属于艺考生,一般而言,高中都比较重视参加普通类高考的学生。因此为了优化新型的培养策略,学校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为这些体育特长生打造一个优越的训练环境,如完善体育设施并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以确保无任何安全隐患,保证体育特长生在训练时的安全,还有建设室内体育馆,这样就可以忽略天气、气候等原因,确保各项体育训练的如期进行。同时这些体育特长生需要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又要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确保他们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去合理安排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然后信心满满地迎接高考的来临,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三、制定出科学、严密、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从高二开始至高三体育高考的考试,共有18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18个月自然分成四个阶段,中间间隔两个月(春节和暑假)。
第一阶段(高二第一学期,9月、10月、11月、12月、1月)初期主要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一般活动能力,选拔,检查学生是否适宜参加体育训练。每周训练5次,以球类活动,一般身体练习为主,以及改进动作技术。中、后段安排一些中等强度的素质练习,安排一次测验或对抗赛,为制定个体目标和选择训练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中期(高二第二学期,3月、4月、5月、6月),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每周训练5次,以量大或强度大的素质练习为主,主要安排力量、速度、耐力等。提高、完善动作技术,由量变到质变,形成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第三阶段(高三第一学期,8月、9月、10、11月),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每周训练6次,全面循环练习,综合训练,以量中强度大,无氧能力训练为主,提高竞技水平,重点加强专项训练,并安排2-4次以测代练的项目。
第四阶段(12月、1月、2月、3月)考试准备期,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每周训练6次,全面技术训练,以量小强度大的训练,挖掘潜力,提高、补差、稳定成绩为主。安排达标、测试、对抗赛、考评,模拟考试及心理素质训练,调整竞技状态等。
四、制定严格纪律条例,教师以身作则
严师出高徒,针对体育训练队的队员比较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必须制定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们的个体行为,要求他们必须按时参加体育训练,不允许迟到、早退,平时在训练计划中要求的强度和量一定要认真执行,切不可因为懒惰行为或讨价还价而影响计划的完成(受伤除外),在没有伤病情况下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不允许在训练的时间内做与训练无关的内容,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与班主任紧密合作,共同维护体育训练队的良好训练秩序,关心学生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要迟到和早退,不能在训练的时候随便离开训练场地,要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奋斗目标
对体育训练队的学生来说,你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测试、身体素质、临场发挥、协调性)来给他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他们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像有了一根无形的鞭子,时刻鞭策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制定目标不要太盲目,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师还应给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以使其达到总体性的目标。
综上所述,为强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学校就应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视,使其树立学好体育的决心与信心;其次,通过对体育项目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将学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合理安排体育训练时间,将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好;最后,加大对体育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使其为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提供有效保障,从而实现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充分提高。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体育特长训练的认识
为了优化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率,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让学校能够对体育特长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校领导应组织教职工进行学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尽可能地消除他们长久以来对体育特长生形成的排斥思想,从而为体育特长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训练氛围。另一方面还应增强学生本身对体育特长训练的认识,通过召开思想教育大会,让每一个体育特长生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帮助他们为自己进行定位,消除这些学生思想中潜在的消极态度,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体育训练中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为体育特长生介绍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他们能够形成鲜明的使命感,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
二、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优越的训练环境
体育特长生都属于艺考生,一般而言,高中都比较重视参加普通类高考的学生。因此为了优化新型的培养策略,学校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为这些体育特长生打造一个优越的训练环境,如完善体育设施并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以确保无任何安全隐患,保证体育特长生在训练时的安全,还有建设室内体育馆,这样就可以忽略天气、气候等原因,确保各项体育训练的如期进行。同时这些体育特长生需要兼顾体育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又要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确保他们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去合理安排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然后信心满满地迎接高考的来临,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三、制定出科学、严密、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从高二开始至高三体育高考的考试,共有18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18个月自然分成四个阶段,中间间隔两个月(春节和暑假)。
第一阶段(高二第一学期,9月、10月、11月、12月、1月)初期主要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一般活动能力,选拔,检查学生是否适宜参加体育训练。每周训练5次,以球类活动,一般身体练习为主,以及改进动作技术。中、后段安排一些中等强度的素质练习,安排一次测验或对抗赛,为制定个体目标和选择训练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中期(高二第二学期,3月、4月、5月、6月),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每周训练5次,以量大或强度大的素质练习为主,主要安排力量、速度、耐力等。提高、完善动作技术,由量变到质变,形成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第三阶段(高三第一学期,8月、9月、10、11月),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每周训练6次,全面循环练习,综合训练,以量中强度大,无氧能力训练为主,提高竞技水平,重点加强专项训练,并安排2-4次以测代练的项目。
第四阶段(12月、1月、2月、3月)考试准备期,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每周训练6次,全面技术训练,以量小强度大的训练,挖掘潜力,提高、补差、稳定成绩为主。安排达标、测试、对抗赛、考评,模拟考试及心理素质训练,调整竞技状态等。
四、制定严格纪律条例,教师以身作则
严师出高徒,针对体育训练队的队员比较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必须制定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们的个体行为,要求他们必须按时参加体育训练,不允许迟到、早退,平时在训练计划中要求的强度和量一定要认真执行,切不可因为懒惰行为或讨价还价而影响计划的完成(受伤除外),在没有伤病情况下绝对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不允许在训练的时间内做与训练无关的内容,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与班主任紧密合作,共同维护体育训练队的良好训练秩序,关心学生生活。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要迟到和早退,不能在训练的时候随便离开训练场地,要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奋斗目标
对体育训练队的学生来说,你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平时测试、身体素质、临场发挥、协调性)来给他制定一个奋斗目标,他们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像有了一根无形的鞭子,时刻鞭策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制定目标不要太盲目,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师还应给学生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以使其达到总体性的目标。
综上所述,为强化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学校就应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重视,使其树立学好体育的决心与信心;其次,通过对体育项目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将学校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合理安排体育训练时间,将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好;最后,加大对体育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使其为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提供有效保障,从而实现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充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