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课堂中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设计策略

【作者】 吴明勇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培养当代合格公民不可或缺能力。在即将出炉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已将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为更好的实施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课堂中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正文】

  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自身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活动中表现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以及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第三大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1]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笔者在云南省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进行了近一学年的行动研究实践教学,现与大家谈谈课堂中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课目标设计策略
  常规教学目标设计为三维一体目标设计:即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2]下面就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1.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当然也是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现以鲁教版必修一第三节第一目“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为例来分析说明。首先,总揽课标中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与实施建议中关于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有关内容。这为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模式设计以及后续的活动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第二,在内容标准中“标准”中找出该教学内容的标准要求与活动建议。“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标准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活动建议为“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1]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表明为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3]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先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设计还要结合教学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我校高一年级教室没有安装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再则我校为乡村高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于是我选择采用自制直观教具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结合以上情况我设计的“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为:1.地理观察观测能力培养:通过自制教具“地理公转演示仪”运行中观察认知“三面二角一轴”及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情况;2.地理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合作演示公转及直射点移动规律。3.识图与绘图能力:引导学生绘制公转示意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图。
  二、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课目标中教学模式选择策略
  地理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相对稳固的地理教学程式方法的系统组合。[4]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一定适应性的,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一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一定是多样的,不可能依靠某一教学模式达到所有的学科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来有选择地运用。教学模式与一节课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在一节课当中,可能因为需要达到多个目标而采取多种模式。更多的情况是,完成一种模式的所有环节,可能需要多节课的时间。[5]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也可自行研究创建,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中适合的教学模式有:探究教学模式、观察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图表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操作活动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中基本上以每一个活动教学就选用一个教学模式。“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三个目标就对应三个教学模式,即观察发现教学模式、操作活动教学模式与图表教学模式。
  三、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课目标表述策略
  为使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清晰明了,在表述目标时按结构:地理实践能力具体类型、活动主题、活动简要描述、教学模式分类列表表述。这样表述不但培养能力类型清晰,而且培养对应活动、活动主要方式、运用的地理教学模式都一一清晰可见,同时也有利于课后对培养效果的评价环节的开展。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描述为表1。
表1 课堂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描述案例

 

 

 

 

  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离不开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设计。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一是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资源及师生具体实际情况,设计出地理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内容;二是选择能更好实现该教学目标的地理教学模式;三是列表表述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这样设计出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课堂目标体系,有利于详细活动方案的制定,为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做好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工作,也为最终在课堂中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做好坚实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
  [2]陈亚颦.现代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3.
  [3]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4.
  [4]卞鸿祥,李晴.地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50
  [5]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