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马应沛

【机构】 山东省即墨市金口中学

【摘要】当前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仍停留在对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不厌其烦分析句型等。由于教师的只重视词汇、句型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导致了一些学生只会做句型和词汇练习,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全空着的现状存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本着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层层递进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好方法。本文对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具体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把“培优扶差”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分层教学模;必要性;实施效果
【正文】

  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引领下,我们对阅读课教学的层面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与应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大面积的提高。“阅读课”在英语教学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的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重视“精讲多练”,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保留原有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层次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1.从教师这一方面来看,传统的阅读课上课模式一般为:单词讲解→课文翻译→语言点讲解→课文朗读→背诵段落,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语篇。这种?“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教学,只注意语言点及语言本身的结构,把文章揉碎了来教,学生难免只看到树木看不到森林,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并且导致学生看到长的、生词多的文章望而却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无从谈起。而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不足和对英语教学理论不注重的老师来说,可能一节阅读课与其他类型的课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子意思和句型等基本知识目标上,而对于其它方面,关系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感的培养,甚至可能关系到学生这一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能力目标方面,并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有时即使考虑了,也只是一闪而过罢了。换句话说,他们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目标上,忽略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从学生这一方面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比比皆是,学生对阅读内容都千篇一律地采用“读单词-记句型-做练习”的模式,结果造成了“重语言知识的记忆,忽视培养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良局面。当然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一些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在小学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了在英语考试中,有的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乱选、乱做一气。
  这就是当前阅读课中,师生两方面存在的情况,尽管每位老师都已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如此重要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为此,有必要进行如下探究:
  一、针对差异,分层备课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教法。设计目标是:排除C层学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A层学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如在阅读课教学中,我要求A层学生不仅按照阅读课的要求掌握大意,回答问题,而且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理解练习,例如词语替换、用自己的话解释难句、归纳段落大意以及猜词、推理、判断、为文段拟出题目等;对B层学生则把重点放在阅读方法上,积累常用字、词、句,保证阅读量,力争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层学生则能做一些判断正误的题或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细节考查题,保证他们不放弃,有阅读的欲望。按分层目标要求备课时,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在设计阅读课4A,U2,L8 Mark’s Hobby 时,C层的问题是:What’s Mark’s hobby? How many model planes has he made? How did he go to the park? B层的问题是:What did Mark do in the park? Why did he climb the tree? What happened to him then? A层的问题是:From the capital letters on the plane, guess what happened to Mark?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
  二、个别辅导,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设计作业应“尽人之才”,即既要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又要顾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既要考虑内容的“难易”,又要考虑学生才资的“美恶”。
  如在4A, U2, L6 的写作作业布置中,我要求C层学生能够结合图片用四会单词或词组完成老师所给的句子;B层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写句子;要求A层学生能够围绕图片给出的语境,进行语篇练习。这样,作业要求进一步清晰明了,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外,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它层次的作业。C层学生多为抄写单词、词组、配套的基础练习并进行强化训练;B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增加句型转换题及简单的综合填空题,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A层学生在以上的基础上加大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增大阅读量以及写作的练习,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选做适合自己的家庭作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往抄作业的现象。同时,辅导以多形式、多层次展开,对C层学生给予面批,及时反馈、订正,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均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高,达到层层递进的教学目的。
  三、考核检测,评价分层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对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我们学校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单元检测,每学期进行一次区统考,每学年进行一次各科学业评定。由于试卷是统一的,所以考核检测完后的评价就显得异常重要,否则会使学生产生“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考好”的感觉。于是,我采用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各层都有自己的一、二、三名。对超越层次的学生进行嘉奖,并写表扬信寄给父母,让他们分享孩子进步的快乐。每两次考核后,对所分层次进行调整,增强孩子们的竞争意识。C层学生的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与班平均分的差距缩小5分就算达标。我按特定的比例对这层学生做学年的学业评定:平时的听课质量、做笔记占40%,学期达标占20%,作业占20%,回答问题占10%读四会单词、词组、所画句子以及简单的课文占10%。对于在单元测验的前三名给与不同的加分。此做法消除了这层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和失落感,由于考查重在平时表现,学生对上英语课不敢懈怠,对作业更加重视,慢慢享受读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学生们逐渐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老师不会主观地把学生分等,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努力了,达到要求了,就是合格生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分层教学的策略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目标方面的达成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就感,达到层层递进的教学目的。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是克服两极分化的良方,分层教学是落实“培优扶差”的有效途径。分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层次之间的差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它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我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分析所教的内容,而且要仔细分析所教的学生。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还要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服务,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我将根据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继续大胆地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找“培优扶差”的新方法,走出更适合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沈龙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