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郝仕军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天生镇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具备可以在社会中获得良好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当前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育比较欠缺,因此应该从氛围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有效合理选取、数学文化探讨模式的开展等方面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为今后其它理科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是一个基础性的学科。在这个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比较活跃,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如果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就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从而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小学数学的教育培养目标来说,不仅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他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各方面优良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当前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是社会的需求。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就更容易适应社会,并且在社会中获得更大的存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在社会中获得立足。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分析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分析
受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小学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定都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就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经常会出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已经把解答过程讲解出来的情况。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是完全依照着课本来进行的,学生主动去思考的积极性并不高。总的来说,在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问题上,主要是由于教学模式和教育制度所造成的。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分析
在应试教育制度的体制下,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注重的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养成是较为忽视的。有的教师奉行题海战术模式,在课外给学生布置了大量作业,使得学生学习负担重,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总是处在机械式、重复式作业练习的学习模式之下,从而使得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三、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探究
1、努力构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数学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绝对领导性地位,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十分的严肃、沉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传统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较为常见的,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如果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就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上,一份教案一份课件年年重复使用,“年年岁岁课件相似,岁岁年年学生不同”的讽刺局面。这种传统僵硬化的教学程序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使得教学难以呈现效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来呈现图形的生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还应该注重合作学习的开展,鼓励学生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剪切、拼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三个角在一起正好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通过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既不能脱离了教学的大纲和教材,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背景进行内容的增加,并且在内容的增加上,要注重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内容,以此来活跃课堂。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圆周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补充关于圆周率的一些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使得课堂更加立体。又如,在倍数这个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猜年龄这样一个小游戏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构建课后的数学文化探讨模式,丰富数学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
除了要在课堂上对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去外,还应该在课后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文化进行了解、学习和探讨,通过多样的形式把数学的知识扩散到学生当中,让他们从潜意识里面加深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数学文化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文化慢慢地引导他们,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更要通过教育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获得更有潜在价值的发展,并具备在社会中立足,并且不断创新和提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洋.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7(1):258-258
[2]刘巍鹃.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5(27):187-188
[3]巫明文.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大东方,2016
[4]辛巧燕.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