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彝区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 沙雨欣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3级(1)班
【摘要】高中语文教育在彝区的现状特别令人担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了,如何改变彝区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作为我们这些民族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彝区;高中;语文教学;改变现状
【正文】
目前,由于彝区受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农业产品加工少、文化习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这些地区的长期贫穷落后,从而也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的发展。学生间的交流主要以彝语作为交流工具,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已经在民族方言中扎根了,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常常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将民族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彝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在彝区的现状特别令人担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了,如何改变彝区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作为我们这些民族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地区文化差异
地区文化差异以及语言差异造成的教学高中学生接受心理的不同与接受能力的想对薄弱,以及相应的汉语基础较浅的问题,是制约课堂学习效果提升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是凉山州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带,又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这里人们的主要的 交流方式仍然是以彝语为主,人民的生活方式与内地相比,仍然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学习语文的时候所面临的困难就不言而喻了。主要表现在:交流环境缺失,口头表达水平差。我所教的这些高中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教育,说汉语的机会、时间少,导致了许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水平低。课外阅读量小,阅读水平低。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性学习。表述语义不清,语句不够通顺,缺乏开阔视野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彝区学生语文学习的提高,更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2、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
彝区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3、教师队伍差异大、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
彝区语文教师在观念、能力、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一直没有跳出传统的藩篱;在能力、水平方面,从学历达标率上,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差异来,而且贫困地区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4、教师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
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彝区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如何改变现状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抛弃传统教学观;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理论与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在教学中,不因为学什么课文而设定教学目标,而是先定教学目标,然后再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课文作为范例。教师可以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把这些内容系统整理,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和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
2、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教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一种教法可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对另一些问题可能无效。而且,单一的教法会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特点、目的要求,而选择适宜的教法。其三,教学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宜采用灵活多样方法。
3、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巧用图画、音乐、电教媒体等创设学习情境,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语文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如教《孔雀东南飞》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教《中国建筑的特征》时,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对故宫缺少直观感受,我就从网上下载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这样,学生仿佛是游客亲临其境,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景、构造便历历在目,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才能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新编《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科思维包含了人类三大思维,即模糊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中不同文体特点,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文学作品、记叙类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多运用模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悟性思维;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多运用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哲学文章、科学文章多运用逻辑思维。
此外,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对一件事情要从多角度去看,去分析,不搞答案的“唯一性”。教师应该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情气质、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对课文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应该认识到,这种“不同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训练。
5、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进行岗位练兵,即: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请优胜者、新秀上示范课、观摩课,达到研究、学习、促进的效果。二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技术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等。
6、增加硬件投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加大,彝区中学的教学设施将逐步得到改善。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助的教学,已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教学之中,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彝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遇到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根据特定的环境与条件,摸索一些教学的合理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目前,由于彝区受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农业产品加工少、文化习惯、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这些地区的长期贫穷落后,从而也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教育的发展。学生间的交流主要以彝语作为交流工具,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已经在民族方言中扎根了,由于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在说话时常常受民族语言的影响,将民族的方言词掺杂其中,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彝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在彝区的现状特别令人担忧,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了,如何改变彝区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作为我们这些民族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地区文化差异
地区文化差异以及语言差异造成的教学高中学生接受心理的不同与接受能力的想对薄弱,以及相应的汉语基础较浅的问题,是制约课堂学习效果提升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是凉山州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带,又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这里人们的主要的 交流方式仍然是以彝语为主,人民的生活方式与内地相比,仍然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学习语文的时候所面临的困难就不言而喻了。主要表现在:交流环境缺失,口头表达水平差。我所教的这些高中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他们本民族的语言教育,说汉语的机会、时间少,导致了许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水平低。课外阅读量小,阅读水平低。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探究性学习。表述语义不清,语句不够通顺,缺乏开阔视野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彝区学生语文学习的提高,更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2、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
彝区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3、教师队伍差异大、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
彝区语文教师在观念、能力、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一直没有跳出传统的藩篱;在能力、水平方面,从学历达标率上,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差异来,而且贫困地区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4、教师缺乏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
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彝区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语文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二、如何改变现状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要抛弃传统教学观;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到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理论与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现代教学观。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在教学中,不因为学什么课文而设定教学目标,而是先定教学目标,然后再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课文作为范例。教师可以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把这些内容系统整理,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要求和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
2、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有多种,在选用教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一种教法可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对另一些问题可能无效。而且,单一的教法会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特点、目的要求,而选择适宜的教法。其三,教学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综合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宜采用灵活多样方法。
3、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动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巧用图画、音乐、电教媒体等创设学习情境,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语文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如教《孔雀东南飞》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教《中国建筑的特征》时,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对故宫缺少直观感受,我就从网上下载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这样,学生仿佛是游客亲临其境,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景、构造便历历在目,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才能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新编《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科思维包含了人类三大思维,即模糊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中不同文体特点,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文学作品、记叙类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多运用模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悟性思维;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多运用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哲学文章、科学文章多运用逻辑思维。
此外,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对一件事情要从多角度去看,去分析,不搞答案的“唯一性”。教师应该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情气质、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对课文做出不同的解读。同时应该认识到,这种“不同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训练。
5、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进行岗位练兵,即: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请优胜者、新秀上示范课、观摩课,达到研究、学习、促进的效果。二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技术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等。
6、增加硬件投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加大,彝区中学的教学设施将逐步得到改善。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辅助的教学,已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教学之中,使语文课超越了时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彝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遇到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根据特定的环境与条件,摸索一些教学的合理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