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 桑运良

【机构】 山东泰安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

【摘要】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而初中英语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则是课堂,因此,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中恰当应用激励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策略便成了实施初中英语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创新;激励;合作;求异
【正文】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教育要改革、创新是关键。也深刻说明了创新在新世纪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以下谈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传授创新方法,改进教学方法
  要造就创新人才,除改变教育观念、营造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外,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对求知领域的探索,自己寻找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通过授课引导、讲座报告、身体诱引、典型开导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激励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是最好的培养基地。课堂上运用创造思维教学,将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为一体,对准学生思维脉搏,注意各种反馈,在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创设疑境,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畅所欲言,谈尽观点,甚至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怀着一颗随时支持学生创新行为的教育之心,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面对他们不合常规的尝试,有合理的成分,就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要轻易泯灭学生的创新之火。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开阔视野。其中,鼓励学生多尝试一点“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哪怕是微不足道或幼稚可笑,只要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就应该受到赏识和鼓励。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动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是建构知识意义的关键因素,而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在英语教学问题上,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将有利于解决英语教学远离学生生活、远离语言学习中应有的真情实感的问题,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创作的愿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能力。教师要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三、通过激励措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参与课堂活动。对后进生应设计一些他们可以回答的浅显问题,而且在回答不出时应耐心鼓励“Do it well next time.”而对于不敢回答的学生,可以说“My questions are quite easy. If you think you can ,I??am sure you can.”等等,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积极地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引发学生参与体验成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的发现,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并最终使学生发展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如小组合编对话形式、课堂上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奖励为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做情境表演对话时,学生在设计表演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分歧和矛盾,但演好情境对话这一共同愿望却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每个组员都明白,只有相互支持和默契配合,才能使表演成功。表演后,教师作简单的总结和评价,并在黑板上标出分数,以示鼓励。教师对表演过程中学生明显的语言错误不予纠正,留待总结时再指出。小表演的总结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通过编演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听、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形式还有:A.同桌互助式的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互学、互查、互帮、互练。B. 四人小组研讨式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理解、归纳和掌握教学内容。C.多人小组协作式活动,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充分提供表现、合作和竞争的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学习。
  综上所述,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势和思维方法刻板僵化。英语教师也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感,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法朝此方向努力,同时做到不忽视知识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结合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接受、效果相对较好的切入口,通过选择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发掘学生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的智力,使他们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