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用教师下水文引路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者】 施淑宁

【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时间花费多,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低效的问题。根据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利用教师下水文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下水文;提高;作文能力
【正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传统的作文教学却总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小学生学习母语,不但没能很好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反而害怕作文,甚至达到“谈文色变”的地步。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已成为每个语文老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努力、积极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积累材料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作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我尝试写下水文,并把它引入作文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这充分说明教师下水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写作信心和热情
  目前的作文教学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课堂教学常常急功近利、简单浮躁。每逢作文训练,教师往往向学生提出一大串过高水平的要求。这样,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作文教学必将泯灭了学生的习作信心和热情,产生畏惧心理,最后将走向死胡同。为了将这个阻碍作文教学前进的“拦路虎”消灭在萌芽之中,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下水文的作用。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文时,先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并不是难不可“攀”。指导学生作文时,先请学生口头说,我边听边整理记录,当学生说完作文,我的下水文也完成了。接着用投影仪展示我刚刚完成的下水文,让学生读读这篇作文。学生一读,马上发现:怎么都是我们说的话呢?我趁势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学生顿时明白: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我们也来试试。我就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怎么想就怎么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学生都跃跃欲试地写起来。只要我们能遵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由开始的怕作文变成了后来的爱作文。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消除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才能体验到作文中的乐趣,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二、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积极作文
  有人说:“作文是在耕耘,用脑、用笔在耕耘心田的大地、思想的篇章。”也可以说,作文是个体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与他人交流情感、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功能。教学中应让作文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因为师生情感的沟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下水文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高作文能力。
  (一)学生习作前,老师先“下水”。把自己置于学生之位,对作文的要求、语言的表达,可能会碰到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有了充分的准备,指导时就更有针对性,避免走弯路。甚至可以把下水文念给学生听,扫除学生心理上的不平等,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习作。
  (二)学生习作时,老师一块“下水”。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习作,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乐于表达。习作完成后,师生各自把作文读给大家听听,这就把作文变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交流,而且还能激起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鼓励他们与老师比赛。
  (三)展出下水文。把老师的下水文与学生的习作一起在习作园地展出,创设学生评价老师作文的机会,改变以往只是由老师评价学生作文,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做法。这样,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创作的热情被压制的让学生觉得自己同时利用下水文中很强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作文训练和思想品德素质统一起来。
  当然,展示下水文的时机、方式都是有讲究的,否则你的下水文可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或者出现雷同的作文,我会根据作文内容灵活处理,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努力发挥下水文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碰到一些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学生体验感受不到位的习作,老师就应该在学生习作前展示下水文,给学生示范模仿;而对于学生参观、活动后的作文,这些活动往往是师生一起完成的,那么,师生同时习作是最好不过的了……总之,只要我们能真正参与学生习作过程,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一定能乐于作文,善于作文。
  三、把握训练要求,抓好作文指导工作
  作文课就是对学生进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课,训者,教师的要求、指导、示范也;练者,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学生的实践活动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习作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需要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改正,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强调指出:“要重视作文的指导”。要求在学生作文前做好指导工作,它包括两个任务:一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二是拓宽思路。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可以通过写下水文对作文训练要求进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充分做好作文时的构思‘表达指导。教师在提出训练要求后,可以出示下水文,自我介绍“写什么内容”“围绕什么中心”“用什么方法写”等等,让学生学习构思’表达的方法,解决好“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特别是学生选材有困难时,出示教师写的片段或下水文,可以激活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材料之丰,思路之畅是教师难以预测的。
  如四年级的习作训练《我喜欢的一个人》,许多学生选材时往往局限于家人和好朋友。我通过几个片段指导大家构思和表达,结果学生的写作范围就扩伸到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只有一面之交的人,甚至是互不相识的路人等。写作范围广,思路活,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当然,教师在利用下水文指导作文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打开思路,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还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加强语言积累,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2]刘显国《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