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建设经验谈
【作者】 林政辉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一小学
【正文】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一种浸润,拂去全身烦躁,留下满腔书香。阅读,对一个人的素养提升、气质培养乃至品格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绥滨县第一小学“书香校园”特色建设活动,致力于孩子们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与渠道,创设学生阅读条件,为“书香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一、阅读引领,锻造书香教师
教师要挑起“立德树人”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就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成长。所以,教师读书活动从2010年在教育局的号召下开展起来。首先,我们大力投入资金为教师精心选购书籍,号召广大教师博览群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老师们走近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教师,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从艾斯奎斯的身上,老师们找到了答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执着于教坛的师者指点迷津。而《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这本书,又为新课改下的老师们指点了迷津。这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使教师的心灵更澄澈,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更大的促动作用。
另外,我们安排每学期教师都要书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并要求美化页面,做到图文并茂。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每个学期还在教导处的牵头下组织教师开展校级读书交流会,大家相互学习,汲取他人读书营养。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先行,才能让学生陶冶于浓厚书香中。班级读书卡墙,写作园地,走廊文化墙,校园文化长廊,走廊移动书架等,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空间,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
“21天阅读习惯”养成告诉孩子们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成年累月的阅读活动必将引导活动持续进行。我校每周星期五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倡议低学生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中高段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每月一本课外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都能喜欢读书继而爱上读书,班主任们可谓各出奇招。或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读书情况,或累计坚持读书时间,按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每个班级的每一名孩子都把好书当作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茶余饭后,课间假日,总是好书在手,贪婪地汲取精神的营养。读书活动已在我校全面铺开。
学校领导小组也定期走进班级进行了摸底检查督导,通过校园广播总结各班阅读情况,表扬先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召开班级读书经验交流会,评定“诵读窗口班”,召开“阅读之星”表彰大会,奖励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
三、开展活动,掀起阅读高潮
兴趣是孩子们爱上阅读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品味到读书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活动,掀起阅读高潮。首先我们利用寒暑假布置学生读书任务,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学初开展低段的制作精美读书卡比赛,中段绘制读书手抄报,高段则是读书心得体会评比展览。我们还以班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每生一份读书感悟,每学期一次校级读书交流会。另外,读书演讲比赛,国学展演、课本剧表演、读书大漂流、省阅读比赛海选等活动,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一次次点燃,使孩子们快乐地徜徉在品读祖国灿烂文化的长廊中。
四、亲子阅读,培养习惯助力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读书,我校还致力于家庭——这个阅读大环境的改善,我校开展了“21天爱上阅读”亲子活动。我们利用微信平台,让家长把孩子读书的精彩瞬间定格,并辅以读书宣言及所坚持的天数,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分享到班级微信圈,家长朋友圈。家长们也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每天把孩子们的读书情况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发送给班主任,主动承担每日每月的读书统计。有的家长还慷慨解囊,无偿提供读书奖品,旨在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引导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让书香通过亲子共读在家庭中弥漫。
五、读写结合,提升综合素养
读书的最终目的直接指向表达,而流畅、自信、美好的表达更会激起孩子博览群书的欲望。我们创新各种写作活动,让孩子们主动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感想和体会,结合读书积累的语言写写生活中事和生活中的人,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学校规定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每个月学校举办“我手写我心”的优秀日记展示活动。学期末,各班级将孩子们日记作品进行精选,学校统一设计制成日记集,并在下学期开学后进行同年组的“日记漂流”。让孩子们在分享中感受他人的风采,在比较中激发自己读书和进步的欲望。与此同时,我们学校每一季度还会出一期校报,其选登作品就来源于孩子们平时优秀的习作。充分提供给孩子们展示平台,不断激活其读书和创作的强烈欲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开卷有益,与书为伴,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敏而好学,沐浴书香,学校一定有发展。我们相信,成才的路就在脚下,一路上我们与书为伴,快乐前行。
一、阅读引领,锻造书香教师
教师要挑起“立德树人”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神圣使命,就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成长。所以,教师读书活动从2010年在教育局的号召下开展起来。首先,我们大力投入资金为教师精心选购书籍,号召广大教师博览群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老师们走近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教师,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从艾斯奎斯的身上,老师们找到了答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执着于教坛的师者指点迷津。而《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这本书,又为新课改下的老师们指点了迷津。这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使教师的心灵更澄澈,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更大的促动作用。
另外,我们安排每学期教师都要书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并要求美化页面,做到图文并茂。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每个学期还在教导处的牵头下组织教师开展校级读书交流会,大家相互学习,汲取他人读书营养。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先行,才能让学生陶冶于浓厚书香中。班级读书卡墙,写作园地,走廊文化墙,校园文化长廊,走廊移动书架等,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空间,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
“21天阅读习惯”养成告诉孩子们要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成年累月的阅读活动必将引导活动持续进行。我校每周星期五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倡议低学生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中高段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每月一本课外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都能喜欢读书继而爱上读书,班主任们可谓各出奇招。或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读书情况,或累计坚持读书时间,按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每个班级的每一名孩子都把好书当作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茶余饭后,课间假日,总是好书在手,贪婪地汲取精神的营养。读书活动已在我校全面铺开。
学校领导小组也定期走进班级进行了摸底检查督导,通过校园广播总结各班阅读情况,表扬先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召开班级读书经验交流会,评定“诵读窗口班”,召开“阅读之星”表彰大会,奖励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
三、开展活动,掀起阅读高潮
兴趣是孩子们爱上阅读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品味到读书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活动,掀起阅读高潮。首先我们利用寒暑假布置学生读书任务,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学初开展低段的制作精美读书卡比赛,中段绘制读书手抄报,高段则是读书心得体会评比展览。我们还以班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每生一份读书感悟,每学期一次校级读书交流会。另外,读书演讲比赛,国学展演、课本剧表演、读书大漂流、省阅读比赛海选等活动,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一次次点燃,使孩子们快乐地徜徉在品读祖国灿烂文化的长廊中。
四、亲子阅读,培养习惯助力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读书,我校还致力于家庭——这个阅读大环境的改善,我校开展了“21天爱上阅读”亲子活动。我们利用微信平台,让家长把孩子读书的精彩瞬间定格,并辅以读书宣言及所坚持的天数,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分享到班级微信圈,家长朋友圈。家长们也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每天把孩子们的读书情况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发送给班主任,主动承担每日每月的读书统计。有的家长还慷慨解囊,无偿提供读书奖品,旨在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引导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让书香通过亲子共读在家庭中弥漫。
五、读写结合,提升综合素养
读书的最终目的直接指向表达,而流畅、自信、美好的表达更会激起孩子博览群书的欲望。我们创新各种写作活动,让孩子们主动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感想和体会,结合读书积累的语言写写生活中事和生活中的人,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学校规定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每个月学校举办“我手写我心”的优秀日记展示活动。学期末,各班级将孩子们日记作品进行精选,学校统一设计制成日记集,并在下学期开学后进行同年组的“日记漂流”。让孩子们在分享中感受他人的风采,在比较中激发自己读书和进步的欲望。与此同时,我们学校每一季度还会出一期校报,其选登作品就来源于孩子们平时优秀的习作。充分提供给孩子们展示平台,不断激活其读书和创作的强烈欲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开卷有益,与书为伴,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敏而好学,沐浴书香,学校一定有发展。我们相信,成才的路就在脚下,一路上我们与书为伴,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