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初探

【作者】 王良钰

【机构】 新疆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克塔木小学

【摘要】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成的问题,通过师生彼此展示自己,聆听他人,不断更新自我认识,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对话教学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在知识探索中平等体现的教学。第二,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对话不是为了热闹,而是要深人情感的层次,共同交流自己对文本的体验。第三,随着对教师信赖感的建立,在安全、自信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智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方法
【正文】
  一、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分析
  根据场论理论,教师、学生、文本是独立、平等的“对话源”。教学中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激活这些“对话源”,使之相互作用、彼此对话,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多项“对话流”。再通过“对话流”的相互交流、碰撞,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富有无限潜能的“对话场”。对话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课前的积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对话流”包含“教师一文本”和“学生一文本”两方面内容。教师通过解读文本侧重考虑如何创设课堂对话的问题和情境,学生通过富有个性的文本解读,唤醒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对话做准备。(2)课中的能量转变阶段。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形成“对话流”,“对话流”之间相互作用,构建成开放的“对话场”。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对话源都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学生因对话而获得思维和个性发展;文本因对话而得到全新的诠释和理解;教师因对话而体现主导作用和自身发展。(3)课后的应用拓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对话流”体现为教师与更多文本的交流和学生与更多文本的交流,“对话场”由有限的课堂空间拓展到更加广阔的课外天地。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并不是教师的“施舍”或“赠予”,而是基于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一种对话意识和对话精神的觉醒。而教师作为成人世界的代言人,不愿轻易放弃自身的权威与优越感,这使得教师难以以一种平等、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往,使得有些数学课堂的教学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体现着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是一种情感上的默契,课堂应成为一种生活状态,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学生和数学材料之间进行的一次次平等对话。对话教学的课堂是师生“近距离”的沟通,是师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的真情对话,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载体。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生生对话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没有教师参与的对话活动中,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而拘谨,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大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放松心情,驰骋思维,对问题的想象无拘无束,酝酿着独特的想法并准备对话。在小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会有平淡的对话,也会有激烈的辩论,同学们虽然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也会认真倾听伙伴的想法,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吸纳别人的意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识的效果。学生在充满智慧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收获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享受一种平等交流的快乐,感受到同学间的心灵沟通和彼此信任。在生生对话的课堂里,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3.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成为平等的主体,文本总带有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特殊体验和情感,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便捷,下载、模仿、拼凑教案等现象已成为很多教师正常化的工作。教学实践中,没有深入地解读教材,哪能有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更谈不上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从深入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层的对话开始。只有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效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丰富体验、深刻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栏目,它是教学内
  三、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问答,课堂中很多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倾听和表达,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分享。对话中不仅表现在提问和回答,更表现在倾听与独白、交流与辩论、欣赏与评价等方面。这是对话教学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必须为学习服务。组织对话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而合理使用,对简单明了的知识、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宜运用对话教学,避免对话的滥用而导致形式主义。这是对话教学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共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尊重差异。不同的观点正暴露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说明有对话的可能和必要。师生在对话中才能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更新认识,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是对话教学在“目的”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程亮,刘耀明。扬海燕.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对话教学 M1.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易增加.小数课堂因对话而有灵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