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 陆 艳

【机构】 贵州省义龙新区万屯镇中学



【正文】      美术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美术教学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遵循美术教学的一般原则,选择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工作实际,我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一、当前中学美术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对美术课的认识不够,美术课始终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视美术课为“鸡肋”;由于是“副科”,以及美术课的特殊性,学生对美术课也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上述原因,一些美术教师思想上有些松懈,在教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形式主义。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根据实际情况,动不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结果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标准化。美术课是强调个性的学科,一些教师喜欢“标准答案”,从而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三是多媒体依赖症。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上课当甩手掌柜,不动粉笔不拿画笔,淡化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四是虚无主义。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教无定法,可以随心所欲,因此上课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等这些原因,课堂效果不好,导致了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遵循的原则
  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教学的直观性、思维的自主性、教学的实践性、个体的操作和集体授课的矛盾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等特点。因此,美术教学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美术课是一门个体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欣赏课而言,同样的作品有不同感受;对于写生课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存在着授课的集体性,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个体性的矛盾。同时,还存在着学生个体的不同个性特征和不同的美术修养,因此存在着较大的领悟和表达语言的差异性。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的集体特征和操作中的个性化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目标要求,二是不同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
  2.审美性的原则。美术课在审美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美术课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美术教师一是传授给学生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二是把思想教育与传授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美术课在思想情感和培养道德品质上的特殊作用,搞好学科的德育渗透;三是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直观性原则。美术课堂是以呈现的方式展开的,不能通过语言的描述达到,比如欣赏课,必须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作品,写生课必须给学生提供写生的器物或者人物,甚至必须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会,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实物等等。同时,教师的语言表述要尽可能形象和生动。写生课必须是教师的现场演示,学生的临摹,才能切身感受到线条、明暗、形体等的变化。
  4.启发性原则。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对学生实际情况了然于心,在提出问题的时候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从欣赏课引导欣赏,到写生课的引导观察创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
  5.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美术课的最大特点。美术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既有对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创新的情境,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注意对学生丰富想象力的保护。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美术教师如何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如何把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一种审美能力?如何使课堂教学能产生实效?是每个美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美术课堂教学的原则,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我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以美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好课,教师要注意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充分激发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我认为,课前的激趣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课前的激趣活动,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不能有效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激趣的内容必须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不能为趣而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式的美术小故事引趣,用经典美术作品提问题激趣,还从一些有趣的形象设计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对本次课学习内容的渴望,教学秩序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精讲善练。美术课的特点就是练。美术的技能是在训练中积累并完成的。精讲要求老师一要语言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二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真知灼见和规律性的知识;三要根据课堂实际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教师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和练无关。精讲善练“讲”是关键,讲好了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练是要求学生目的明确,多动脑筋,也要求老师在学生练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演示的内容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在教学中,我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内容进行了划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做到课前“心中自有百万兵”,对教学的语言进行了组织,保证课堂少将废话,有意识的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演示时,我力求线条简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让学生都能看清楚看明白;在学生进行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巡视,看他们在训练时是否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是否理解了训练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看学生是否恰当运用材料和工具等,及时予以辅导和纠正,力求达到善练的目的。
  3.因材施教。它是教学一般原则,也是根本的方法。美术课既有对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的任务,也有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美术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既要保证面的讲授,又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基本素质区别,然后区别对待,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方式要采取多样性。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在辅导的时候加强针对性,基础好的要求高,加大学习分量;基础不好的,进行重点辅导;对于绘画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关注,及时找出问题进行纠正,力求做到人人有进步。
  4.启发诱导。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等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思想,发展能力。教学中,教师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二要了解学生的状况,对学生状况心中有数,教学时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要思路清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启而不发”。在启发学生的时候,教师不因循守旧,要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学中,我对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对课堂进行了预设,通过故事、生活、多媒体启发等手段,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写生课上,我画生一条街道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大道和建筑物远近的变化是怎样的。学生发现了建筑物“近高远矮”,街道“近低远高”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原本枯燥抽象的透视原理: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街道),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两边的建筑物)。运用启发的方法,由于是学生自己对生动形象的直接观察与比较总结出来的感性认识,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接受。
  5.循序渐进。俗话说: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绘画是门见功夫的学问,非一日之功所能完成的;美术课的内容繁杂,必须逐层的深入。因此美术课就是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课堂上,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如果违反了美术课的特殊规律,会出现“欲速则不达”或“停滞不前”的弊病。我把美术课程进行了规划,把知识进行了分解成若干块,又把若干块分解成课堂上的若干知识点,做到每节课解决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上做到“步步为营”,“小步快跑”,真正做到了水滴石穿,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激励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正视美术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鼓励性评价,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经常对学生说:“你是惟一的,你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人与你相象,因而你的作品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鼓励学生尽量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我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更多了关注了教学的生成,即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和提出的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