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生为本高效课堂水到渠成
【作者】 陈水莲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文锦学校
【正文】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疲惫,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这些都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要使学生轻松而又顺利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就对课堂提出了高效要求。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学生. 其次,要会赞赏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知心人,尽自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独立的思想,善于抓住时机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婉转,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关注。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高效的学习气氛得以构建。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在课堂上的共融,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温暖的、轻松自如的、是自由发挥自己特长的理想场所。
2、激发学生兴趣,高效授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智力的积极性应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节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包含了新要素的学习对象,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产生了应当解决新问题,联想到这些新问题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并意识到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认识到新课程对自己有意义,学习兴趣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介入教学中将会活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使知识变得与生活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对知识已达到了渴望的程度,对学习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以上的一切都依赖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或引入社会问题满足主体参与的欲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教学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使课堂充满现实感,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源动力,让学生汲取了更广阔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
3、转变教学方式
“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很多。第一,教师往往用一个人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记笔记、死记教师现成的理论,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收,对所学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更不用说应用于实践了,其必然结果是课堂提问、作业、检测、各类考试等等一塌糊涂,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丧失学习的兴趣。第二,“以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师教的辛苦,学生也学的疲惫。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引导意识,把时空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前十分钟内,应合理地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探究,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目的了然于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点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吃透教材。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每节课结束前要布置对下堂课针对性的预习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下节课的效率。
4、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课堂、课后的自身研读课本,体会导学案设计初衷,同时要强调及时复习和课本知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从“遗忘曲线”中我们知道要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就要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许多内容就会忘记,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还没有遗忘或忘得较少的情况下尽早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复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提问、实际生活事例的分析、调查报告的设计与撰写等。
5.重视实验,上出生物课的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通过观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课堂上,应合理地选择挂图、模型、录像等多种直观手段,展示和再现不同的生物及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学习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据统计常运用直观教学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成绩不错。
总之,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立足长远,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要大胆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所,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要使学生轻松而又顺利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就对课堂提出了高效要求。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体罚学生、不侮辱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学生. 其次,要会赞赏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善意;赞赏每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知心人,尽自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独立的思想,善于抓住时机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婉转,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关注。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高效的学习气氛得以构建。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在课堂上的共融,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温暖的、轻松自如的、是自由发挥自己特长的理想场所。
2、激发学生兴趣,高效授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智力的积极性应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节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包含了新要素的学习对象,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产生了应当解决新问题,联想到这些新问题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并意识到凭借自己已有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认识到新课程对自己有意义,学习兴趣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介入教学中将会活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使知识变得与生活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对知识已达到了渴望的程度,对学习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以上的一切都依赖于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或引入社会问题满足主体参与的欲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教学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使课堂充满现实感,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气息。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源动力,让学生汲取了更广阔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
3、转变教学方式
“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很多。第一,教师往往用一个人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记笔记、死记教师现成的理论,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收,对所学的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更不用说应用于实践了,其必然结果是课堂提问、作业、检测、各类考试等等一塌糊涂,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丧失学习的兴趣。第二,“以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师教的辛苦,学生也学的疲惫。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引导意识,把时空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堂前十分钟内,应合理地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探究,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目的了然于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点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吃透教材。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每节课结束前要布置对下堂课针对性的预习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下节课的效率。
4、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利用“导学案”预习、课堂、课后的自身研读课本,体会导学案设计初衷,同时要强调及时复习和课本知识实践应用的重要性。从“遗忘曲线”中我们知道要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就要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许多内容就会忘记,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还没有遗忘或忘得较少的情况下尽早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复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提问、实际生活事例的分析、调查报告的设计与撰写等。
5.重视实验,上出生物课的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通过观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课堂上,应合理地选择挂图、模型、录像等多种直观手段,展示和再现不同的生物及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直观、形象地学习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据统计常运用直观教学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教学成绩不错。
总之,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立足长远,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要大胆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