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作者】 聂维萍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正文】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充分重视,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应用能力差。探讨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是数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高中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讲解上,还要求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强化,并通过多种办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对数学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促进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创设生产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课标》强调“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可以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方法导入课题。如讲解角的概念时可创设游乐园中观览车绕轴转动的情境。首先展示摩天轮照片,然后叙述高大的观览车绕轴转动着,带着游人在空中旋转,给游人带来乐趣的场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出问题:你想过吗,观览车在周而复始的转动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从你的座位开始转动的时刻到某个时刻,你的座位转了多少角度?这时你的座位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2.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描述观览车周而复始的运动吗?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导入时可以创设下列情境:某市一段时间内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某一天股市中的交易价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等等,既让学生感觉到研究函数单调性非常有必要,又能体会到函数的单调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如学习椭圆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迹为椭圆的情境引出课题,接着讲解椭圆定义时又可创设下面情境:木工在制作椭圆型桌面时采用下面的方法画出椭圆轮廓线:在准备好的矩形桌面上钉上两个小钉,把一根细线的两端栓在两个钉子上,用铅笔尖拉紧细线,笔尖旋转一周,就画出了椭圆轮廓线。通过创设这样的生产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令人畏惧的、遥不可及的,而是充满乐趣的、贴近生活的学科,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注重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概念、定理、规律、公式大多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有很强的实际背景;因此,在进行上述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而应当从实际的事例或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明了知识的抽象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知。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对增强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大有裨益。如平面向量部分就有很强的物理背景,物理中的许多量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加减法、数量积运算则分别与物理中力的合成、分解及功的运算有关。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这些物理量入手,既让学生感到向量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运用。又如正弦型函数y=Asin(wx+Φ),对学习物理中简谐振动的模型有帮助,微积分的创立则使许多前人未能解决的诸多物理问题,如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变力做功问题迎刃而解。再如学习“指数函数”内容时,首先列举了两个具体实例:细胞分裂和放射性物质衰变问题,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去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然后对得到的解析式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找到共性的东西,顺理成章地产生指数函数的概念。这种处理概念的方式,对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这些都展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加强课内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课内外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的重要途径,更是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法宝。如学完解三角形一章后,学生已初步认识到解三角形的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设计“测量”的实习作业,要求学生选择生活中的某个测量项目,组成小组进行多次科学测量。我校进行这一活动时,在学校没有测角仪的情况下,学生利用量角器和圆规自己制作了测角的仪器,同时,在对误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也很大,并且看到了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之间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会了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等,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又如学习立体几何时,我校组织一活动:学生收集或自己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对制作较好的模型给予展示和奖励。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行动起来。很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立体图形并收集起来:薯片的外包装是圆柱体,饼干的外包装是正六面体等。还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正方体、三棱柱、四棱锥、六棱台等,很多常见立体模型学生都做出来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感和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自觉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高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并且有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让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教师自身也要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