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浦仕光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第三中学
【正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可见,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
我们地处闽南方言地区,而且是农村中学,学生平时交流最常用的是闽南语,因此学生讲闽南话比讲普通话更觉得自然。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时,有的会不自觉地用闽南语回答。写作文时也常有闽南语的特点。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平时同学间的交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课堂上回答问题,更不允许学生用闽南话。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要时常互相提醒,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的习惯
古人云,“字如其人”。但现在学生中字写得漂亮的很少。因此,教学生写一手好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生写好字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要先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再开始练习书写。只有方法正确,学生才能产生轻松感。只有引导得当,学生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要教育学生端正写字态度。学生开始写得认真,越写越马虎了,那么,马虎的部分我们不妨要求其重来,横平竖直,一丝不苟,这样一番作为,作为教师就要对重写的效果及时肯定。另外,教育学生写好字要注意方法。学习书法时,学生临摹的字帖,应选择收笔明显、平稳的字体,宜学习柳体、颜体和欧体等。先教学生书法方面的基本结构和规则,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书写。
然后,针对学生喜爱变化,追求新异,乐于创造变化的特点,采用“看我变变变”的形式,体现出文字的几种变化的方式。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三、培养学生朗诵和背诵的习惯
①朗诵的习惯。朗诵不仅是默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语文的节律性表达出来,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如果能坚持练习,时间长了不但可以提高读的水平,还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②背诵的习惯。背诵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特别对于学习运用语文,丰富词汇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文中选入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语文运用上都是极有功夫,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某些佳作,在语文运用上都是极有功夫,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某些篇章或优秀的片段背诵下来,无论对口头表达或写作,都会大有帮助。初中生正是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时背下来的东西,记得非常扎实,甚至会终生不忘,受用无穷。因此,养成一种勤于背诵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丰富储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提高记忆能力。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读的能力就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培养的一种能力。阅读不仅仅是看书,但并不是单纯看书识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了解意义为核心的复杂的智力活运过程,通过阅读,能检阅出一个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在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总是占着很大的比例。对于乡镇的农村中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总是最薄弱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起先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月至少要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再慢慢增加数量。同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必读书目,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做参考,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如速读、默读、精读、泛读,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果。另外,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初中的学生每次教师布置作文时总是叫苦连天,原因是平时几乎不动笔,到该写作文时应付了事,再加上平常积累的材料少,对生活及身边的事缺少观察,因此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缺乏新意就是没有真情实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尤为重要。①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初中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积累材料、储备知识的有效途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学生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事无巨细,只要有利于练笔就可以写。写日记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不引人注意的生活事写得具体、灵活、生动。这样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②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前人治学的一条好经验,中外名人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广泛搜集积累知识,有助于提高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也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有利于培养人的勤奋好学的精神。中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的阶段,倘若真想好点东西,多点学问的话,就应该养成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可采取书中评注、摘录笔记、提要笔记、心得笔记、卡片式笔记等多种方式。
这样,由于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既可让学生学好语文,又为学生学好其它初中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
我们地处闽南方言地区,而且是农村中学,学生平时交流最常用的是闽南语,因此学生讲闽南话比讲普通话更觉得自然。他们上课回答问题时,有的会不自觉地用闽南语回答。写作文时也常有闽南语的特点。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习惯。平时同学间的交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课堂上回答问题,更不允许学生用闽南话。师生之间及同学之间要时常互相提醒,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写一手好字的习惯
古人云,“字如其人”。但现在学生中字写得漂亮的很少。因此,教学生写一手好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生写好字不要急于求成,首先要先教给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再开始练习书写。只有方法正确,学生才能产生轻松感。只有引导得当,学生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要教育学生端正写字态度。学生开始写得认真,越写越马虎了,那么,马虎的部分我们不妨要求其重来,横平竖直,一丝不苟,这样一番作为,作为教师就要对重写的效果及时肯定。另外,教育学生写好字要注意方法。学习书法时,学生临摹的字帖,应选择收笔明显、平稳的字体,宜学习柳体、颜体和欧体等。先教学生书法方面的基本结构和规则,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书写。
然后,针对学生喜爱变化,追求新异,乐于创造变化的特点,采用“看我变变变”的形式,体现出文字的几种变化的方式。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三、培养学生朗诵和背诵的习惯
①朗诵的习惯。朗诵不仅是默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而且朗读有助于培养使用普通话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还有利于加深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语文的节律性表达出来,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如果能坚持练习,时间长了不但可以提高读的水平,还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②背诵的习惯。背诵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特别对于学习运用语文,丰富词汇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文中选入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语文运用上都是极有功夫,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某些佳作,在语文运用上都是极有功夫,如果我们能把其中的某些篇章或优秀的片段背诵下来,无论对口头表达或写作,都会大有帮助。初中生正是精力充沛,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时背下来的东西,记得非常扎实,甚至会终生不忘,受用无穷。因此,养成一种勤于背诵的习惯,这样不仅能丰富储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提高记忆能力。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读的能力就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培养的一种能力。阅读不仅仅是看书,但并不是单纯看书识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了解意义为核心的复杂的智力活运过程,通过阅读,能检阅出一个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评价能力,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在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总是占着很大的比例。对于乡镇的农村中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总是最薄弱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确,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古今中外的名著应让学生多阅读。起先教师要求学生一个月至少要读一至两本课外书,再慢慢增加数量。同时,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些必读书目,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做参考,以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培养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如速读、默读、精读、泛读,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果。另外,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
五、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初中的学生每次教师布置作文时总是叫苦连天,原因是平时几乎不动笔,到该写作文时应付了事,再加上平常积累的材料少,对生活及身边的事缺少观察,因此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缺乏新意就是没有真情实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尤为重要。①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仅是初中生练笔的好形式,而且也是积累材料、储备知识的有效途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学生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能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事无巨细,只要有利于练笔就可以写。写日记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不引人注意的生活事写得具体、灵活、生动。这样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②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前人治学的一条好经验,中外名人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广泛搜集积累知识,有助于提高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也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有利于培养人的勤奋好学的精神。中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的阶段,倘若真想好点东西,多点学问的话,就应该养成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可采取书中评注、摘录笔记、提要笔记、心得笔记、卡片式笔记等多种方式。
这样,由于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既可让学生学好语文,又为学生学好其它初中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