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郑 俊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迤那镇樱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由此可知,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数形结合;想象;发展
【正文】
  一、形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任务 
  1、从科学技术发展上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形象思维是人头脑中运用形象(表象)来进行思维。人类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人类科学技术发明,首先是从思维开始的。如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因为手被带有齿的小草刺破而发明了锯子;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著名科学家瓦特看到水壶里的水在开时,蒸气能掀动水壶的盖,从而发明了蒸汽机。所有这些都说明,形象思维实质上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直观感觉的应用,这种直觉以表象为基础,进行联想与想像,达到创造发明的目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我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这将把我们智力开发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2、从儿童思维发展上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一定是必然的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抽象思维仍然占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但是,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多,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少,造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对具体事物(图形)直观感知以后,教师还没有引导学生对直观感知的材料进行概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并能运用这种形象进行思维,就直接跳到抽象概念,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中,有的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了火柴盒、工具箱和水泥板以后,立即提出问题:三个物体中哪一个所占空间最大?哪一个所占空间最小?接着就概括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的概念。虽然有直观过程的感知,有问题的思考,但学生对物体都占有空间吗?这些都还没有理解,没有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形象,因此对体积概念认识也就一知半解,导致有的学生误认为物体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正确、丰富的表象,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生获得教学知识,必须先有正确丰富的表象。表象是对过去知觉过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具有一定概括性。没有表象就不可能有形象思维。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学时,教师如能把抽象知识“物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有感觉,能在头脑中产生映象,就有利于学生学习,如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形的硬纸板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5份,再分别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与其余各份一一比较。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并对操作中知觉过的东西进行概括,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形象。有了这个形象,就可以得出分数这个概念。由形象到抽象,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形象思维在小学生思维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更不容忽视其能力的培养。其中,影响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象。表象是形象思维不可缺少的材料,因为表象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数学表象除了形象性外,还具有一般性。(2)想象。想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是由一事物的触发而想象出与这一事物相似或大致相似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那么,根据这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要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与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重要的是采取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解圆面积公式时,将两张硬纸剪成同样的两个圆,把这两个圆从圆心到圆上平均剪开形成很多份小扇形。教学时,先把两个圆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清两个圆一样大,面积也相等。再将其中的一个圆展开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看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等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等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进而理解圆面积s=π r.r的道理。通过直观教学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清晰的数学概念。 
  (二)数形结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总的来说,数学是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数学图形,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右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 
  (三)引导想象,发展形象思维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不但可以储存,而且可以对储存的表象痕迹(信息)进行加工改组,形成新的表象,即想象表象,它也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如图示情景、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启发、去发展、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品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具有特殊的意义。也只有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