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 马彩霞

【机构】 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一小学

【摘要】实践不断地证明,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满堂灌”越俎代庖,无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索然无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小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乐,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环节,课程结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又是课程结构改革的基础。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呢?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认定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性。教学目标的认定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是下步导学新内容过程能圆满完成的重要保证。然而,如果教师仅仅把小黑板上备好的目标出示于学生,这种教学目标只能代表教师个人之意,童孩的心目中,有与教师不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认定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讨论确定课文学习的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如:教学《长征》这首诗时教学目标的认定。
  师:“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现在同学们说一说,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想学习些什么?”
  台下数双小眼睛不停地转,稍过片刻,小手接连不断地举起来。
  师请生作答。
  生:“我想学会3个生字。”
  “我想学会8个词语。”
  “我想知道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我想知道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想了解从哪些诗句中表现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
  师根据生的发言,与学生讨论认定此诗学习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学会3个生字和8个词语。
  2、能力倾向目标: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毛泽东写这首诗的目的。
  3、情感渗透目标:向中国工农红军学习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
  其次,在丰富多彩的导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语文课教学不是单纯地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语文知识的过程。语文课堂导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师在组织导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所谓的开放性,就是教师在导学活动中,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法,使导学活动达“师乐导,生乐学”之目的。
  现以《长征》这首诗的导学为例。
  师:“同学们已认定了教学目标,现在大家以你们所定目标来学习这首诗,好吗?”
  学生们乐而高呼:“好——”
  师:“现在同学们自学生字,注意掌握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大家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快!”
  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地自学生字。
  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自学生字完毕,师要求学生自学8个词语。
  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过后。师:“现在同学们来完成目标2和目标3,大家说一说,采取什么方法你们更喜欢学,并且容易学懂?”
  生:“老师,‘长征’是一部电视剧!如果我们能看着录像学,那太好了!”
  “老师,听音乐老师说,‘这首诗是一首歌曲’,您能教我们边唱边学吗?”
  ……
  学生们激烈发言结束,教师微笑着说:“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诗人情感的学习,我们就采用‘看录像法’和‘歌唱激情法’,好吗?”
  教室里顿时充满了学生欢快的掌声。
  接着,教师放出电视剧《长征》中的“强渡乌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等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了解诗意。
  然后,教师带学生富有激情地唱这首诗,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之意,从而体味到红军的高尚精神。
  再次,在课后温故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之需要组织学生用所学知识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去研究,从而使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譬如:课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之后。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已认识到‘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请同学们星期天回家去实际调查,了解你周围的环境保护情况,下星期归校我要看看谁调查得最好!”
  学生们又乐开了,人人信心十足。
  第二星期归校,学生手中都有调查情况记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调查情况写出调查小报告。
  最后,教师审阅调查小报告,评选出“环境调查小标兵”。
  小学语文课探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认定目标探索性、导学自主开放性和复习旧知社会实践性的统一体。它连接起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连接起知识与实践,连接起问题与解决,连接起兴趣、努力和意志。它超越自身的发展,面向真正的学习。因此,语文科任教师只有抓住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方能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