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万 莉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



【正文】      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回变得十分相似”。高效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整个过程,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索。教师不妨在课堂给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重视激励效应,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一、激励评价、品尝成功。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细微教育”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要适当的呈现学习目标,唤起学生实现目标,超越自我的信心、勇气,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同样应毫不吝啬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
  二、情境吸引、激发兴趣。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可适当创设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课文成语、写作文片段、介绍名胜古迹等等,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同桌、小组、男女生、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小学生自尊心、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如《桥之思》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展示生活中自己看到的最美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影响的桥时,鼓励学生用语言、图片、黑板画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每个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的同时也是教者精心创设情景,学生不知不觉的钻入了教者为他们布置的套中。在情景中表现了自我,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也会更高。学生的生活不再是自然状态下的空间,而是具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与灵感的学习空间。
  三、创新求异、启迪智慧。新课标指出:“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而在课堂实际操作策略中,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同时,往往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好的现状。学生的思维火花受到压抑。教学中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打破常规,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获得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及个性发展。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它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尤其在很有人文气息的语文教学中,这种机会与空间更大。让思维灵活的学生得到施展,启发其他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维方法。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后,重新播放录像,当狼扑向小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结尾。《“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中,讨论人物品质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观点。他说:“陈蕃之所以不扫一室,是因为他的父亲没有教好他,薛勤的一番话都能让陈蕃认识到错误,他肯定会听他父亲的话。”正是这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一番交流让其他孩子们又一次打开了思路,张扬个性、各抒己见、善质疑、敢怀疑,教师举一反三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展开学生的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活泼,具有思辨性、开放性。当然,教师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和学生一起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点评,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亲历过程、自悟自得。学生参与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与再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在体验知识生成时,过程的参与本身就让孩子们有了一种宣泄的机会,再现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经验升华的过程,使知识变成个性化的知识,变成自悟自得的生命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营造活动育人的情境,尽可能创设学生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的实践性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瑞雪图》一文中,作者写到“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哪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这一部分中,是远景与近景的描写。让学生想象当时的作者观察时的情态。一位学生站起来,看着远处的大楼,眯缝者眼睛,一边看,一边说。看近处的景物时,拿起了手中的钢笔,睁大眼睛,屏住呼吸,还用手指碰了一下,还偏过头来看。活脱脱的作者站到了学生的面前。让其他孩子评价时,让这种再现得到了扩大。这种体验,孩子们的情感愉悦,心中是多么惬意。自得自悟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它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感受、感悟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经历了一个学习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行为,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展现语文高效课堂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