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中职生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作者】 朱 凯
【机构】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正文】 中职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对他们而言能参加高职考试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参加复习是他们个人升华的一个过程,考上了高职是改变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采取铺天盖地式的复习,而是从最基础的抓起,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会他们新的学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高职考试的复习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力抓课堂质量,打好语文基础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单招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从目前全省对口单招的形势来看,今后要想提高单招语文成绩,唯一出路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中职的课堂教学与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区别。首先要摸清学生的语文基础,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往往较差,语文能力也较低。因此,有必要依据这一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例如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现代文的阅读分析,文言文的阅读等等,都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然而这些内容就必须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专门进行补充。
二、复习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分类比较、精讲多练
复习是一种重复,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的过程。高考复习,就是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由于时间有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复习时不可能太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复习时必须根据大纲、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既注意系统性,又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明确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抓语体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和语体文写作。语体文阅读与鉴赏,按文体分为记叙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等)、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说明文、议论文(立论、驳论等)进行复习和练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按知识点分类,主要有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固定结构、文言句式、翻译、文段鉴赏等,进行复习和练习。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则用近体诗和现代诗中的一些名作进行分析练习。语体文写作,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类型进行训练,重点是给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等。以上各项内容的复习与练习,让同学们学有所依,学有所得。
由于复习内容多——知识层面、知识类型、知识数量等较复杂,如果学生在复习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一味的归纳、记忆下去,那么他们的复习将会越来越艰难,毫无头绪,事倍功半。经过实践,我复习时用分类比较,精讲多练的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学过的有关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区别,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这也是应该注意的。由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涵或外延往往出现部分交叉现象,学生一时难以准确分辨,容易混淆。
三、思考与实践
1.高考语文复习以应试为主,因此要狠抓落实。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科目。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高一高二阶段,语文可以突出其人文性。通过经典篇目的学习欣赏,学生的情操可以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当然,这个阶段,将语文的工具性也需渗透其中,如有关现代文阅读的技巧、诗歌鉴赏和分析能力、文学类和实用类的文本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以及语言基础能力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进行总结强调。在高三阶段,可重点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也就是通过专题训练,将各专题的命题规律、答题技巧、易错现象等梳理明确,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督促学生动手去做,落实各专题复习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高考成绩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2.高考语文复习重在踏实和坚持。在语文高考复习过程中,少些花架子,多从学生乐于接受切实管用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制定专题复习计划,科学有序地扎实推进,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包括字词。因此,常规的课堂教学要保质保量完成,还要多动脑筋,做好总结,及时反馈给学生,还要抓好早读、辅导课、课外作业等,这些都是高考语文获得成功的必备环节。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环,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否则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四、提高试题评价的质量与效率
考试是对其教学目标实现得如何的价值判断,是衡量学生学的质量的效果的主要标准;而试题的评讲却是推动教与学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的试题评讲才算是高质量、效率的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试题评讲的高质量高效率实际也就体现为实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教师的评讲不仅是个核对与订正答案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在评讲过程中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目标的渗透教学法的有机过程。高职考试复习阶段,试题讲评的高质量高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复习的效果,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试题评讲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
试题评讲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就必须将针对性、俯视性、渗透性和入出性四个原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试题评讲的针对性体现为评讲目标的准确、合理和突出;而针对性是否体现“两纲”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看是否在评讲中遵循俯视性原则,它和针对性原则是互为点面的关系。而要实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渗透性与入出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为,学生实际能力是否提高,关键在于评讲的质量和效率,而无论是渗透性原则,还是入出性原则都是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只不过渗透性原则侧重于教师的渗透意识与渗透方法,入出性原则侧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深入试题到形成迁移能力。总的说来,这四个原则都是建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互相关联而又相互作用,以共同达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考试中,作文占很大比重,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方面有所提高,我作了一些尝试。以往作文教学的批改总是采取教师写评语、个别说作文、课上讲作文的单向教学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收效甚微。于是在作文批改中我试图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恰当的方法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学生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收到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力抓课堂质量,打好语文基础
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单招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从目前全省对口单招的形势来看,今后要想提高单招语文成绩,唯一出路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中职的课堂教学与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区别。首先要摸清学生的语文基础,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往往较差,语文能力也较低。因此,有必要依据这一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例如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现代文的阅读分析,文言文的阅读等等,都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然而这些内容就必须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专门进行补充。
二、复习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分类比较、精讲多练
复习是一种重复,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的过程。高考复习,就是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和巩固。由于时间有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复习时不可能太细,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复习时必须根据大纲、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既注意系统性,又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明确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抓语体文阅读与鉴赏、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和语体文写作。语体文阅读与鉴赏,按文体分为记叙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等)、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说明文、议论文(立论、驳论等)进行复习和练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按知识点分类,主要有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固定结构、文言句式、翻译、文段鉴赏等,进行复习和练习。诗歌的分析与鉴赏则用近体诗和现代诗中的一些名作进行分析练习。语体文写作,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类型进行训练,重点是给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等。以上各项内容的复习与练习,让同学们学有所依,学有所得。
由于复习内容多——知识层面、知识类型、知识数量等较复杂,如果学生在复习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一味的归纳、记忆下去,那么他们的复习将会越来越艰难,毫无头绪,事倍功半。经过实践,我复习时用分类比较,精讲多练的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掌握学过的有关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查漏补缺,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比较区别,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这也是应该注意的。由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涵或外延往往出现部分交叉现象,学生一时难以准确分辨,容易混淆。
三、思考与实践
1.高考语文复习以应试为主,因此要狠抓落实。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科目。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高一高二阶段,语文可以突出其人文性。通过经典篇目的学习欣赏,学生的情操可以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当然,这个阶段,将语文的工具性也需渗透其中,如有关现代文阅读的技巧、诗歌鉴赏和分析能力、文学类和实用类的文本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以及语言基础能力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进行总结强调。在高三阶段,可重点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也就是通过专题训练,将各专题的命题规律、答题技巧、易错现象等梳理明确,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督促学生动手去做,落实各专题复习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高考成绩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2.高考语文复习重在踏实和坚持。在语文高考复习过程中,少些花架子,多从学生乐于接受切实管用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制定专题复习计划,科学有序地扎实推进,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包括字词。因此,常规的课堂教学要保质保量完成,还要多动脑筋,做好总结,及时反馈给学生,还要抓好早读、辅导课、课外作业等,这些都是高考语文获得成功的必备环节。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环,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否则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四、提高试题评价的质量与效率
考试是对其教学目标实现得如何的价值判断,是衡量学生学的质量的效果的主要标准;而试题的评讲却是推动教与学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的试题评讲才算是高质量、效率的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试题评讲的高质量高效率实际也就体现为实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教师的评讲不仅是个核对与订正答案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在评讲过程中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目标的渗透教学法的有机过程。高职考试复习阶段,试题讲评的高质量高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复习的效果,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试题评讲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
试题评讲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就必须将针对性、俯视性、渗透性和入出性四个原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试题评讲的针对性体现为评讲目标的准确、合理和突出;而针对性是否体现“两纲”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看是否在评讲中遵循俯视性原则,它和针对性原则是互为点面的关系。而要实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渗透性与入出性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为,学生实际能力是否提高,关键在于评讲的质量和效率,而无论是渗透性原则,还是入出性原则都是以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只不过渗透性原则侧重于教师的渗透意识与渗透方法,入出性原则侧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深入试题到形成迁移能力。总的说来,这四个原则都是建立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互相关联而又相互作用,以共同达到“评讲是为了不再评讲”的目的。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考试中,作文占很大比重,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方面有所提高,我作了一些尝试。以往作文教学的批改总是采取教师写评语、个别说作文、课上讲作文的单向教学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收效甚微。于是在作文批改中我试图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实践证明,恰当的方法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学生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收到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