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导学案刍议
【作者】 看卓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倡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学无疑是整个初中高效课堂这个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多且琐碎,利用导学案既可梳理知识,又可有效整合知识,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而达到较普遍使用。现笔者就将在教学中实施导学案的一些体会加以整理,与同行共同交流。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重在体现“导”、“学”、“案”三个字上。“导”者,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汽车的方向盘、古时航海的指南针一样,学生从“入口”进入,循着“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同伴、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前的基本预习,以便带着成就、带着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学”,首先明确老师是为谁设计导学案。学案的设计不是为了老师讲得方便,而是为了学生学得方便。不为讲,只为学是根本的要求。所以,学案到处是“梯子”、“垫子”和“桥梁”。“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的堆积。
二、科学规范设计、正确合理运用
一份好的导学案设计应包括以下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自主预习、互动研讨、达标检测、学习收获、课堂延伸等。导学案编制的策略是:“以学定教──目标导航──突出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思,教师点拨──突破疑难──突出导,检查反馈──当堂落实──突出练”,即读、思、导、练。
(一)自主学习。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附有的学法指导,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学生自学教材、教辅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013年6月第1版)P32:
学习目标: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
学法指导:观察课本P32鸟的外形和鸟的翼和羽毛图片,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特点,注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
(二)互动研讨。包括生──生、师──生和小组──小组之间互动研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让学生在讨论中尽可能多地暴露问题,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汇总,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012年6月第1版)P36“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设计片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对照教材P37显微镜的结构图,你能指认实验桌上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吗?
【特别提醒:显微镜是精密仪器,我们应爱护它,保护它,小心使用它。】
(2)如果你自信已认识了它,同桌间赛一赛,看谁指认的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全面、准确?
(3)小组出代表到讲台前进行汇报展示。
[学习任务二]动手探索,推测各结构的作用
(1)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目镜和物镜起什么作用?你的理由?(3)转动转换器,你的发现?(4)转动遮光器,会发现什么?(5)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那一面反射光线强?(6)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当外界光线强时,如何选择光圈和反光镜?(7)你认为镜座、镜柱、载物台、压片夹等结构各有何作用?
但要注意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等都是不恰当的。如“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为什么?”“大雨过后,蚯蚓会从泥土中爬出来,这是为什么?”等小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
(三)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自学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经过思考能会的不讲,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练习巩固。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用于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目标(这里主要指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阶梯型、层次性、典型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领者、整体活动过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教师应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实验、展示、讲解、抢答、辩论等诸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使用中“活”与“实”、“放”与“收”的关系,使更多的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重在体现“导”、“学”、“案”三个字上。“导”者,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行用的路线图、汽车的方向盘、古时航海的指南针一样,学生从“入口”进入,循着“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同伴、老师的共同努力,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前的基本预习,以便带着成就、带着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学”,首先明确老师是为谁设计导学案。学案的设计不是为了老师讲得方便,而是为了学生学得方便。不为讲,只为学是根本的要求。所以,学案到处是“梯子”、“垫子”和“桥梁”。“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而不仅仅是学习材料的堆积。
二、科学规范设计、正确合理运用
一份好的导学案设计应包括以下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自主预习、互动研讨、达标检测、学习收获、课堂延伸等。导学案编制的策略是:“以学定教──目标导航──突出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思,教师点拨──突破疑难──突出导,检查反馈──当堂落实──突出练”,即读、思、导、练。
(一)自主学习。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附有的学法指导,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学生自学教材、教辅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013年6月第1版)P32:
学习目标:鸟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
学法指导:观察课本P32鸟的外形和鸟的翼和羽毛图片,分析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特点,注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
(二)互动研讨。包括生──生、师──生和小组──小组之间互动研讨。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让学生在讨论中尽可能多地暴露问题,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汇总,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012年6月第1版)P36“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设计片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对照教材P37显微镜的结构图,你能指认实验桌上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吗?
【特别提醒:显微镜是精密仪器,我们应爱护它,保护它,小心使用它。】
(2)如果你自信已认识了它,同桌间赛一赛,看谁指认的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全面、准确?
(3)小组出代表到讲台前进行汇报展示。
[学习任务二]动手探索,推测各结构的作用
(1)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目镜和物镜起什么作用?你的理由?(3)转动转换器,你的发现?(4)转动遮光器,会发现什么?(5)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那一面反射光线强?(6)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当外界光线强时,如何选择光圈和反光镜?(7)你认为镜座、镜柱、载物台、压片夹等结构各有何作用?
但要注意防止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等都是不恰当的。如“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为什么?”“大雨过后,蚯蚓会从泥土中爬出来,这是为什么?”等小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
(三)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自学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做到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经过思考能会的不讲,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能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练习巩固。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用于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目标(这里主要指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阶梯型、层次性、典型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引领者、整体活动过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教师应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探究、实验、展示、讲解、抢答、辩论等诸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使用中“活”与“实”、“放”与“收”的关系,使更多的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