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李成萍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第五中学

【摘要】本文谈到何为课程资源以及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谈了如何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的信息,要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提升自身素养,学会选择课程资源,创设情景运用,善于积累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思维方法;体验
【正文】
  一、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化学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体系,光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了解化学科学与技术进展的渴求。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从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将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开发的设计者。
  (一)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通过以上对学生资源内涵的分析,我们在具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经验
  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结合教学经常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在家中开展化学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从报刊、杂志中收集有关化学知识;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来自生活,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3.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二)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会选择课程资源
  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应该是我们在课程开发时的首选内容。对课程资源及教育价值的认识,我们需要有更为深远的视界,必须具有遴选、甄别、协调能力。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材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它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材收集、设计、整理相关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能更好地贴近课堂教学。 
  2.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首先,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其次,关心相关学科研究前沿,掌握最新的知识动态。再者,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为课程资源收集、整理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运用课程资源
  有了课程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十分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问题情景的方式,综合实践的方式,课外探究的方式来利用课程资源。例如,在进行“化学与社会”教学时,为说明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结合时事我设计了问题情景“美国发射了两颗火星探测器,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为什么人类要去探测遥远的火星?”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了。 
  4.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积累生成性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生成性的课程资源。有些是学生的问题或疑惑,有些是实验失败或异常时分析形成的,还有的是教师偶然联想到的。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使课堂教学的学术性、探究性更强。通过几年的课程资源的收集和运用的实践,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视野宽了,主动性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大大提高了。可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增进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更加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郑长龙.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1 
  [2]王祖浩.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3]毕华林.化学教材开发与使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